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人更在春山外——唐宋词名篇品赏之三十七

(2023-05-27 16:26:30)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欧阳修写有一首词作《踏莎行.馆梅残》,词曰:“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的大意是,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谢,清溪上的小桥旁新生的细柳轻轻地下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抓紧马缰,挥动马鞭,策马赶路。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连绵不断,流淌不绝。寸寸柔肠深感痛楚,行行泪水滴落面庞,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也难解心中的愁绪。平坦草地的边际就是重重的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候馆:迎宾候客的馆舍。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薰:香气侵袭。征辔:征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迢迢:形容路途遥远的样子。寸寸柔肠,形容愁苦到了极点。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貌。粉泪:泪水流到了脸上,与粉妆混合在一起。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行人更在春山外——唐宋词名篇品赏之三十七

在婉约派词人书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切、委婉柔美的代表性作品。上阕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明媚怡然的仲春风光,既令征人欣赏留连,却又很容易触发离愁。因为,面对春天的丽景,不免会想到闺中人,想到思妇的青春芳华,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而梅残、柳细、草薰、风暖等物候,或隐或显地联系着别离,因此三、四两句便由美妍的景致转入对离情别绪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离者是自己挚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的时间之久、相隔的路程之长,越积越多,越堆越厚,就象眼前这陪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上文写到“溪桥”,可见路旁就有清流。这“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物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思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说,它比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流畅。

下阙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沉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形容“柔肠”说“寸寸”,形容“粉泪”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细腻和缠绵。从“迢迢春水”到“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其间又有一种悲切而唏嘘的联系。

下来一句“楼高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补述“莫近危阑倚”之因,也是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的春山,所思之人,更是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寻不得见。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仪态,而且透露出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重重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海角。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这正是一个深刻理解所爱女子心灵美的男子,用体贴入微的关切揣测描绘出来的心画。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阕层层递进,叠叠深入,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隔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奇特的美感效果。

  202352716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