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衣裳与针线——唐诗名作欣赏之六十五

(2023-04-23 06:15:28)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唐朝诗人元稹写有《遣悲怀首》其二诗曰:“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的大意是,当年曾经与你开玩笑地说过身后的事情,如今都成了沉痛的回忆,往事竟然纷纷地来到了眼前。你生前穿过的衣裳施舍得都快完了,只有做针线活计的工具还全部保存着,不忍打开。我仍然追念着旧情,因此,更加怜爱曾经服侍过你的婢女和仆人。我曾经在梦中见到了你,并为你送过钱财。诚知生离死别之恨世上人人皆有之,同难共苦的夫妻百事都觉得悲哀。

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怜:怜爱,痛惜。诚知:确实知道。

衣裳与针线——唐诗名作欣赏之六十五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逝世之后的“百事哀”。诗人忆及当年日常生活及引起哀思的一些平凡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睹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逐渐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针线活的工具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着,不忍心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躲避办法封存起对旧事的回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诗人根本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无尽思念。此外,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会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了一种哀怜顾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至深的痴情。劳碌辛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之中的丈夫仍然不忘旧日的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的永诀,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恩爱夫妻来说,一旦死别,后果则更为悲凉和凄哀。末句从上一句泛说,又推进了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人的悲痛感情。

《遣悲怀三首》的另外两首,其一曰:“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画篋,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其三曰:“闲坐悲君亦自哀,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李纯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韦丛而作的。这三首组诗直抒胸臆,素朴直白,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和娓娓动人的描绘,书写缠绵哀伤的真情,是古代悼亡诗中的精品。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府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宰相、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两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但是,元稹在政治上、仕途上并不总是春风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阴谋策动下,被贬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彷佛孤凤悲吟,独鸾哀鸣,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文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的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等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运动的创意则直接缘于李绅。名篇有《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传奇《莺莺传》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余卷。传世有《元氏长庆集》。

 20234235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