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子与故人——唐诗名作欣赏之五十一

(2023-04-18 20:18:00)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唐代大诗人李白送友人,居然以《送友人》,赠别友人,这在诗坛上,传为一段佳话。

这首诗的内容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首诗的大意是,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萦绕在城的东边。在这里,互相道别,朋友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就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地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了,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而马却昂首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白水:清澈的水。一:助词,加强语气。别:告别。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孤单的朋友。征:远行。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以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指游子四方漂泊。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兹:象声词。类此。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游子与故人——唐诗名作欣赏之五十一

《送友人》是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真情实意的送别诗,为李白的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及离情别绪。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起句即点出送友人远行时的景物和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漂泊到那里去?隐含内心不忍分离的意蕴。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动人。

此诗创作的时间、地点不明。当代著名李白研究专家安琪《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地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的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于金陵所作。一说地点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区)别士桥。“别士桥”原名“镇宁桥”,因为,李白的这首诗而被改称为“别士桥”。

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氛围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的心绪。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送别友人,已经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泛着波光的涧水潺潺地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独出心裁。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摹绘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诗中未见“送别”二字,字里行间却分明饱含着浓浓的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瓢泊的生涯,说:此处一别,友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义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如果单纯从对的角度来看,还不属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这恰恰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指漂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嬉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时,内心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不可。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极其工整,切景合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友人就像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漂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而然地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非常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了青山白水,彷佛不愿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清代王琦《李太白诗集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明丽,感情真挚。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结,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日的形象既可理解为对故人的眷念,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谊真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写的是分别时手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却没有直说,只是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彷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的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了新意,烘托出缱绻的情谊,确实是鬼斧神工的大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斑斓。班马长鸣,形象鲜明,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性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画面中,流荡着一股无比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哟!

202341816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