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流与山色——唐诗名作欣赏之三十九

(2023-04-14 12:19:41)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大唐一代,杰出的诗人蜂拥迭出,灿若星汉。其中,诗佛王维乃是星汉之上一颗耀眼的明珠。王维的诗作《汉江临泛》为这颗明珠增添了熠熠光彩。

这首五言律诗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泛:诗题在元代诗评家、诗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临眺,登高远望。

楚塞:楚国的边境地带,这里代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属地。三湘: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一说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伟人毛泽东有“茫茫九派流中国”之词句(《菩萨蛮.黄鹤楼》)。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相传大禹治水时,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这里指江西九江。

都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动:震动。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次必醉。《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饮酒,每每大醉而归。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一说是作者以山简自喻。

江流与山色——唐诗名作欣赏之三十九

这首诗的大意是,楚国的塞垣和三湘之水相接,荆门水与长江的九条支流连通。江流奔腾彷佛涌溢出天地之外,山色空蒙,介于似有若无之中。城郭依稀如漂浮在前面的江口,波涛浩荡好像正在撼动远处的天空。风和日丽的襄阳景色是多么地美好,真想留下来,与山公畅饮千盅,大醉也无妨。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这首诗可谓王维融绘画技法入诗的一篇力作。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将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是时,襄阳与樊城合称襄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难以计数,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浪中摇荡,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晃动。这样写,非常恰当地扣紧了诗题,写出了“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泛”这样的感觉了。所以,此诗的题目还是以《汉江临泛》为佳。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致,作为整个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归属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亦被称之为“楚塞”。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与从湖南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此处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淼淼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上,纳浩浩江流于笔端,为整个画面渲染和勾勒出了一种独特而苍茫的氛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人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奔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青山重重,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沧茫山色烘托出江面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绮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浓墨重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灵动。明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苍茫、绵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画面开阔空白,似可走马,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观:“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之际,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晃动,好像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彷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上行驶,城郭也是静止地矗立于岸边,远空纹丝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宕。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漂浮。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漾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的水势。“浮”和“动”这两个动词用得极妙极佳极玄,使诗人笔下之景顿时活了起来,诗也随之飘逸恬适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沁露了出来,江水壮阔浩荡的气势也显示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对汉水的描写,所以,“浮”和“动”这两个词用得非常妥帖和精萃。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面对襄阳的美丽风景,诗人深深地沉浸其中,欲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这种感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襄阳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中国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以形写意,轻抹淡绘,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文学家、诗选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这首诗很能体现殷璠所说的这一理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最主要的作品则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王维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传世。

202341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