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风与引弓——唐诗名句欣赏之三十七

(2023-04-13 10:18:40)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人卢纶作有组诗《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诗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写的是将军夜猎,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镞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细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狩猎的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待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首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半出来活动,“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胆颤心寒,毛骨悚然,联想到其中必定有虎,即将出山,渲染出一片惊恐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觉,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

次句,即续写射。但不直接言“射”,而谓之曰“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够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之际,是何等地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急促,气势既具平稳,从而,形象也益鲜明。

惊风与引弓——唐诗名句欣赏之三十七

后两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但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诧异,继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了,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生动,有着时间和场景的变化,而且,富于现场感、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出部分,箭头要钻入殊属不易。神话般的夸张刻画,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的色彩,读来特别尽兴够味,唯觉其妙,不以为非。清代学者吴乔曾以米喻“意”,说文则炊米而为饭,诗则酿米而为酒(见《围炉诗话》),其言甚妙。因为诗须诉诸读者的情绪和想象,一般比散文形象更集中,语言更凝炼,更注重意境的创造,从而,更令人陶醉,也就更象美酒。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仅仅只是一段普普通通插叙的文字 ,一经诗人卢纶的提炼加工,便升华出如此富于艺术魅力的佳作,不正有些象化稻粱为醇醪了吗?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通过描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单于宵遁、奏凯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将边关将士奋发善战的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全部组诗既是一个整体,而每一首诗又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雄浑开阔,气象天成。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一曰:“鹫翎津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其三曰:“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其四曰:“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其五曰:“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弃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其六曰:“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卢纶的生年,现代中国古典文学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认为应为开元二十五年(737)或更早几年。卒年应为贞元十四年、十五年间,即798年或799年。

卢纶一生不得意,只是因为某些在朝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间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而卢纶在诗坛上却名声渐盛。他的诗风较为粗犷雄放,特别是军旅边塞诗,写得极有生气,为大历十才子其他人所难企及。

卢纶的作品,今存《卢户部诗集》十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代正德刊本《卢纶诗集》三卷,收有十卷本及《全唐诗》佚诗五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五卷。卢纶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20234139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