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写了田园诗,必写山水诗,实际上,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难以绝对地分开。曩时,很多人是把它们说成田园山水诗,或山水田园诗,不会严格地截然地分开来叙说,这也是有道理的。而我,为了写作方便起见,遂分而写之。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与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诗只写山景,或以山景为主,有的诗仅写水景,或以水景为主。但是,不论山景或水景,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真面貌。当然,山水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郊野外、天地之间,其他经过人工点缀形成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山水诗,起源于先秦两汉,兴盛于魏晋,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的发展与文学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地演进。
山水诗的鼻祖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谢灵运。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包括田园诗),把整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平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展现出强烈的美学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使得山水诗成为独立的诗派,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开启了南朝诗坛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欣赏情趣的产生。东晋出现了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西晋的灭亡,南迁的文人学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文人墨客备受政治苛政和军事暴力的重压,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不得已而为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徜徉田野,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和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源泉。
孔子《论语.雍也》:“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谢灵运《精舍还湖中作》:“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其他,还有另一种说法:“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就充分显示了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此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能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反之,“行万里路”也恰巧能填充“读万卷书”的空白。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尽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但,可持山水诗集作为“卧游”之具,作纸上观瞻。这种间接得来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却也会有所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优秀的山水诗总是饱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效山仿水而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地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鲜明地呈现了世间活跃的生命律动,有启迪智慧、舒展襟怀的作用。其他方面的例子还很多。如唐代诗人王维《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范例。远水不可视之以目,却能表达得如此气势壮阔,实属难得。为雨幕所笼罩的山色朦朦胧胧,无法分辨,诗人用 “有无中”三字予以表现,精当无比,显示出非凡的观察、体验和描绘的功力。
优秀的山水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让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在这首诗里,孟浩然把登高的怡悦情趣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背影,还有闪烁其间阔远浩渺的种种物影。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只是影影绰绰地表达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虽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相协的韵律与虚静邈远的美感,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雅,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静高远的清瞿表里,几乎达到了天然澹泊的完美境界。
山水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其著名的代表诗人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翠碧的江川,缘景抒情,因寄所托,表达自己的愿望、理想和志趣。
明代中叶学者、文艺批评家、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王国维亦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鉴赏山水诗时必须要以“景”为基础,紧紧抓住“情”字,从景物入手来理解诗蕴。
由田园诗到山水诗,统而言之,皆以田园山水景物为题材,两者只不过是一棵大树之上的两根分枝而已。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在实际阅读中,可以合并欣赏,也可以分开鉴赏,从中获得全新的理解和诠释。
2023年1月18日10时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