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坰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时已进九,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最后的枯枝黄叶也掉落殆尽。荒郊野外,更是一派寒冷凄清的景象,这种情境古人称之为寒坰。
明代戏剧家、诗人郑若庸在戏剧《玉玦记》第十二出赏花中,唱道:“楼船载酒行,骤鸳鸯惊起,双飞明镜。朝云何处?空怜草宿寒坰。”明代戏曲家屠隆在戏剧《昙花记》第十二出群魔历试中,唱道:“想着我朝宴华堂、昼出荒郊,夜宿寒坰。”
坰,《诗.鲁颂.坰》,传:“远野也。”意思是,距离城市很远的郊野。
《列子.黄帝》:“出行经坰外。”意思是,出行经过荒郊野外。
《尔雅.释地》:“林外谓之坰。”意思是,森林之外的地方谓之野外。
《尚书序》:“汤归自夏,至于大坰。”注:“大坰,未详所在,当在定陶向亳之闲。”
《左思.吴都赋》:“目龙川而带坰。又地名。”
《说文解字》:“形声。从土,冋声。本义:都邑的远郊,同本义。”冋,jiong音,去声。
《说文解字》:“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象远界也。”
《正字通》:“大坰作大行,非。又叶葵营切,音琼。”
南北朝.刘宋著名诗人谢灵运《初去郡诗》:“理棹遄还期,遵渚鹜修坰。”
坰,冠之以寒,则说明远郊野外的寒凉荒僻。
坰,后缀于野,犹坰外。《诗.鲁颂.駉序》:“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本重榖,牧于坰野。”
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曾巩《本朝政要策》:“将吏依壁自固,虏辄掠坰野,收子女之俘,掊金帛之积而去。”
寒坰,犹现在冷僻的不毛之地。如今,不少这样的地区,经过勤劳的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治理和开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沧海变桑田,沙漠变森林。如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的塞罕坝地区,就由沙漠化的穷乡僻壤,改造成塞北江南。1995年5月,塞罕坝森林公园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1年,御道口草原风景区被评为国家风景区。2002年,塞罕坝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7年5月,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务院审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的陕北的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1959年以来,经过当地人民持之以恒地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二十一世纪初,已经有六百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百分之八十的沙漠被治愈,水土也不再流失了,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由于有了良好的降水和环境治理,如今,许多沙地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一百六十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上消失,毛乌素沙漠已经成为陕北的好江南。
寒坰之地,如此惊人的改天换地,着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因此,人们不能再以凝固的老眼光看待寒坰的巨变,应该相信,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什么都是可能的,什么都是可以改变的。
2022年12月27日13时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