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林

(2022-12-10 07:11:08)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秋末冬初,山峦、江川、畴野等处,一簇簇的林木,一丛丛榛莽,形成了寒林。

据悉,寒林,一是指秋冬的林木;二是指梵语音译的弃尸之处。秋冬的林木,听起来,感觉尚可,不妨谛听。弃尸之处,初闻,即感异常,甚难入耳。

寒林,出自西晋文学家陆机《叹逝赋》:“涉寒林以凄恻,翫春翘而有思。”(翫,音义同玩)唐代诗佛王维《过李揖宅》,有诗句曰:“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北宋大臣、诗人范仲淹《和提邢赵学士探梅》诗之二,有诗句曰:“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寿阳妆。”

革命先驱瞿秋白《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打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飕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异乡了。”

梵语音译,弃尸之处。唐代僧人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王舍城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北宋画院待诏郭熙,喜画山水、寒林,画法深受五代宋初画家李成的影响。郭熙是北宋杰出的画家,绘画理论家。熙宁元年招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宋神宗深爱其画,曾“一殿专皆熙作”。王安石变法时,新立中书、门下两省和枢密院、玉堂等墙上的壁画,皆为其作。郭熙擅画山水、寒林,无师承,早年风格较工巧,后取法李成,画艺大进,到了晚年,落笔益壮,能自放胸臆,炉火纯青。其画论有《林泉高致》,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李成与董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李成系苏州刺史李鼎的孙子。至于,郭熙所画之寒林,笔者没有见到过原作,不知道他画的寒林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并受到宋神宗的喜爱,其还被收入皇家画院,成为一代画坛大师。看来寒林作为一种绘画体裁,在郭熙的画笔之下,佳作连篇,名垂青史,受人景仰。

寒林

寒林,作为诗歌的吟诵对象,能够闪烁在文坛,辉映于千古,在于这种作品,为时人或后人所认可和欣赏。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尽管眼光十分挑剔,选择极其苛刻,却没有丢失这一不可或缺的内容。他们让寒林承前启后地展示出耀眼的光芒,熠熠生辉,粲粲闪亮。

寒林,在凛冽之际,尽管黄叶纷落,枝干赤裸,一幅破败萧瑟的景象,但是,还是存有一些常青的树木,翠枝绿叶,衬托出严峻酷冷之中的一丝生机,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赋予世间青翳的颜色。那是希望之所在,那是未来之源泉。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在《西风颂》中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给人以极大的希望和憧憬,告诉人们无论若何,都不要放弃努力,不要忘记冬天过去了,就是春天的来临。在整个自然界里,冬天是春天的前奏和序曲,有了冬天的寒冷或风雪,才会有春天的姹紫嫣红,这是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不经过冬天的冷冽和洗礼,就无法见证春天的温暖,没有冬天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怎么能够看到花开遍野,满园春色。

202212106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寒砧
后一篇:寒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