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雾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气象万千,说的是,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形容景色或事物的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气象:景象。今义为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举例来讲,古文“盖钟山者,气象之极也。”此句中的气象就是景象的意思。而现在人们常说的气象,其实对应的则是天气的意思。
北宋重臣、文学家范仲淹撰有一篇千古名著《岳阳楼记》。记中云:“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当代散文家秦牧《艺海拾贝》中的“鲁班的妙手”一文:“这座海龙王的宫殿庄严富丽、气象万千,自不待说了。”
当代散文家刘白羽《长江三日》:“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以上古今三位散文巨擘,不约而同地都使用了气象万千这一成语。他们要想表达的是自然界的气象状态是千变万化、变幻多端的。那么,自然界的气象变化又有哪些状态呢?一言以蔽之,包括风雨霜雪、雷电冰雹、云雾霾霰等等。
有一句民间气象谚语:“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意思是,春天起雾就要刮风了,夏天起雾就要放晴了,秋天起雾就要阴天了,冬天起雾就要下雪了。这一谚语针对的是中国北方大多数地方的气象状况。并不包含中国所有的地区,我们应该注意气象谚语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不能笼而统之,一概而论。上海的冬雾大都是不下雪的,近年来,申城几乎不见了冬雪的踪影,暖冬几成规律。
说到冬雾,我是有过亲身经历的。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叶,在江西参加知青工作,经常跋山涉水,奔波在崇山峻岭之间。有时,冬雾弥漫,也只得外出,沿着崎岖的山道,蜿蜒曲折地前行。不止是用两脚了,有的地方,连双手也用上了。在浓雾之中,一边摸索着路上的石块,一边攀登着山径,感觉犹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由于,群山之巅的知青点,被笼罩在冬雾之中,人家所处不是白云间,而是白雾间。可谓“白雾生处有人家”。那些个冬雾之日,我还想起了伟人的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曰:“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是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境内的龙冈地区发生的。永丰县我曾经到过,山明水秀,郁郁葱葱。那里还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欧阳修的家乡,也是如今著名军事评论家金一南的父亲、老红军金如柏的家乡。那次战斗是在大雾迷漫的天气下举行的,红军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全歼国民党号称“铁军师”的18师的9千余人,并活捉了师长张辉瓒。因此,伟人将一个国民党的败军之将写进了词作,从而留下了张辉瓒的名字,让后人知道了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个冬天,我前往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参加一家建筑公司的庆典活动,晚间住宿在上虞宾馆,因为第二天上午还要赶回上海参加重要会议,不得不赶早返归。一起床,就被室外的浓雾吓坏了,伸手不见五指,这让我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等到冬雾稍微散去,能见度达到四五十米时,我就不顾一切地开车返沪了。沿着杭甬公路和沪杭公路,冒着大雾,小心翼翼地开着车,有时,几乎与前车相碰了,方才觉察,紧急地刹住车。有时,后车也会为了避让我车,迅速采取了刹车措施,只听到刹车的刺耳声响。一路上,见到不少撞车的事故,无奈,这些车辆只得停车等待事故处理了。我提心吊胆地总算安全开回了上海。到了会场,已经迟到了个把小时,还好迟到的人不只我一个,没有人责怪和批评我。迄今,回想起来,依然后怕得很。象这样的天气状况,实际上,是不能出车的。放在现在,遇到如此大雾,我是无论若何都不会开车返沪的,绝对不能拿身家性命开玩笑。
冬雾,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过分顾及,也不必过于轻视。遇到浓密稠厚的冬雾,还是以安全为上,小心为妙。等候天气放晴,驱散迷雾见阳光,天色明亮放心行。
2022年11月16日14时45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