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烟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列位看官,前些日子,我陆续写发了“秋霭”“秋云”“秋岚”三则小文,今天,又续写“秋烟”,是不是有点叠床架屋,重复累赘了。原来,我也有这样的担心,细细想来,觉着无须顾虑,秋烟与其它三篇,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内容展开,相得益彰,互为裨补,没有什么撞车或打架的可能。
何谓秋烟,即秋日的烟霭。引申比喻易于消失的事物。用于秋日的烟霭,为数相当地多,秋烟颇受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如: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宴梓州南亭》,诗曰:“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唐代大臣、诗人包佶《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诗曰:“秋烟凝缥帙,晓色上璇题。”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诗曰:“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唐代诗人陆龟蒙《帘》,诗曰:“枕映疏容晚向欹,秋烟脉脉雨微微。”唐代诗人戴叔伦《三闾庙》,诗曰:“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唐代诗人曹唐《萼绿华将归九疑留别许真人》,诗曰:“九点秋烟黛色空,绿华归思颇无穷。”唐代诗人乔知之《相和歌辞.铜雀妓》,诗曰:“共看西陵暮,秋烟生白杨。”晚唐诗人、词人韦庄《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诗曰:“秋烟漠漠雨濛濛,不卷征帆任晚风。”
大唐玄宗李隆基最为心爱的贵妃杨玉环《赠张云容舞》,诗曰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这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真没有想到作为宠妃的杨贵人竟然也有一手,会吟诗咏怀,而且,诗味颇浓。
唐代诗人李绅《宿扬州水馆》,诗曰 :“轻檝过时摇水月,远灯繁处隔秋烟。”这里的檝,即楫。属于楫的异体字。
唐代诗人李商隐《海上谣》,诗曰:“云孙帖帖卧秋烟,上元细字如蚕眠。”唐代诗人司空曙《秋日趋府上张大夫》,诗曰:“重城洞启肃秋烟,共说羊公在镇年。”唐代诗人钱易《芦花》,诗曰:“深深高岸罩秋烟,飒飒江风向暮天。”
北宋初年诗僧释文珦《怀别越中友人》,诗曰:“夜月悲新蛩,秋烟落断鸿。”北宋诗人、词人张耒《题扇二首》,诗曰:“松盖草茵迎不至,南山桂子老秋烟。”北宋诗人白玉蟾《景泰晚眺》,诗曰:“夕照雌黄笔,秋烟水墨屏。”白玉蟾《挽知宫王月谷三章》,诗曰:“野雾迷花径,秋烟秋雨暗孤村。”
南宋末年诗人董嗣杲词作《齐天乐》,词曰:“袖一幅秋烟,扫空尘土。静想山窗,半乘寒架雨。”南宋诗人舒岳祥《谢达善见惠碧桃古体》,诗曰:“春山净梳掠,秋烟澹笼遮。”南宋诗人刘过《游清潭吕资益蟠谷绝.初秋》,诗曰:“黄花剩开且勿剪,留得一秋烟雨看。”刘过的坟茔,至今仍然存于昆山市亭林公园之一隅。
元代画家王冕《赠杨仲开画图引》,诗曰:“平湖大泽无界限,黄芦白水秋烟飞。”
清代诗人龚自珍《乙亥杂诗211》,诗曰:“万绿无人唱一蝉,三层阁子俯秋烟。”
用于比喻易于消失的事物,如:现代人炉魂《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区区电禀,徒为恶障狂浪所销磨,百数十日间,孤诚热血,悉化秋烟。”
秋烟,是一个相当有韵味的词汇,看到秋烟,就觉着秋色之朦胧,秋容之瑰丽。于朦胧之中,想象那云遮雾罩下面的奇异。于瑰丽之中,想象那枫红杏黄之间的玄妙。诸位,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万里秋空,俯瞰于脉脉之秋景,缠绕于袅袅之秋烟,踱步于翠翠之秋江,那真的是美不胜收哟!
2022年10月29日13时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