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蛩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前些日子的夜间,时不时地听到秋蛩的吟声,此起彼伏,争相鸣叫,煞是热闹。这些天,已经听不大到蛩声了,估计,它们大都进入休眠状态了。
蛩,读音为qiong。释读为三,一为蝗虫的别名。二为传说中的异兽名。三为古书上所说的蟋蟀。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送区册序》,曾经说过:“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蛩然而喜矣。’”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迁居之夕闻邻舍儿诵书欣然而作》,诗曰:“蛩然已可喜,况闻弦诵音。儿声自圆美,谁家两青衿。”
据查,仅仅苏东坡的弟弟、北宋诗人苏辙就写有三首蛩诗。其一《次韵毛君清居探菊》,诗曰:“眼前黄叶畏秋霜,耳畔啼蛩恐夜长。”其二《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其一》,诗曰:“蛩知秋候时鸣壁,香碍蒲帘不出门。”其三《和子瞻记梦二首.其一》,诗曰:“百语记一词,秋菊悲蛩吒。”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词人、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次韵师厚病间十首.其一》,诗曰:“病余儿废锄,门巷草芊眠。来者何所闻,披草足蛩然。”
南宋诗人赵蕃《三兄既见过喜而赋此》,诗曰:“我穷政尔落荒山,蛩然忽复解我颜。平生交旧固我矣,风味如此端亦悭。”
南宋诗人陈造《至喜铺》,诗曰:“行人不胜喜,息驾始此处。蛩然愀然意,南北分来去。”
南宋诗人柴元彪《和僧彰无文送兰花韵》,诗曰:“春风分到灵均种,臭味如同惠远心。一卷离骚清彻骨,蛩然空谷足徽音。”
元代诗人柯九思《题文与可画竹》,诗曰:“湖州放笔夺造化,此事世人那得知。蛩然何处见生气?彷佛空庭月落时。”
本文上述例举的蛩,指的都是蟋蟀,也就是上海人所说的赚绩,赚绩也有人写作财积。而我却从创作长篇小说《赚绩王》起始,就一直写成赚绩,约定俗成了,改也难了。
盛唐时期诗人郭震写有一首七绝《蛩》,诗曰:“愁杀离家未达人,一声声到枕前闻。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这首诗的大意是,出门在外尚未回到家的游子非常郁闷,蟋蟀的一声声的鸣叫几乎就在床前,好像在苦苦吟诵着诗篇。千万不要朝向有钱人的朱门鸣叫,朱门里的人满耳都是笙歌,根本不会听你那通俗的小曲儿。
南宋诗人朱继芳写有一首五绝《蛩》,诗曰:“一蛩何唧唧,吟落儿童心。只在竹篱外,篝灯无处寻。”这首诗的大意是,一只蟋蟀儿叫得多么好听,一声声唱进了小孩子的心里头,引得小孩子都出门去捉蟋蟀。咦?听上去明明就在竹篱笆外面,可是提着灯笼,到处寻觅,却怎么也找不见蟋蟀的踪影。
南宋诗人范成大写有一首五绝《蛩》,诗曰:“壁下秋虫语,一蛩鸣独雄。自然遭迹捕,窘束入雕龙。”这首诗的大意是,秋天的蟋蟀在墙壁下面吟唱,其中,有一只蟋蟀叫得格外响亮,雄冠第一。自然而然引来世人的注意,遂后,就遭到了无情地捕捉,被窘迫地关入雕琢过的笼子里了。
这些日子,没有了蛩声,有点不太适应,似乎缺少了什么,周围也寂寥了不少。有时候,蛩声也会给阒静的小区增添些许的生气。蛩自然不会投人类之所好,应时而鸣,应情而叫。但是,处于索寞之中的老翁,偶而听一听秋蛩的断续叫唤,也不会妨碍着什么。
2022年10月28日16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