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霭

(2022-10-24 19:51:45)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秋霭,即秋日的烟霭。秋,为秋季。霭,轻雾,为气象学术语。在气象学中,霭为细小的吸湿性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在一公里以上者。霭,相对湿度较雾为低,大致而言,在75%以上,但甚少达100%。霭多呈灰色,浓度较高时,则呈白色,与雾接近。当霭出现时,水平能见度一般比雾出现的时候要高,通常在十公里以上。由于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较多,提供了大量的水汽凝结核,因而,霭出现的也较多,据报道,深圳市一年有一百多天都出现霭这种天气现象。但是,霭是一个不大严格的概念,因而,在气象学中较少使用。

秋霭,出自唐代诗人张祜所作五言律诗《题樟亭》,诗曰:“晓霁凭虚槛,云山四望通。地盘江岸绝,天映海门空。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年年此光景,催尽白头翁。”

张祜,(约785年到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

杜牧任池州刺史时,待张祜十分优厚。杜牧作过一首《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赠给张祜,诗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秋霭

张祜作诗常常反复吟诵,雕琢字句,妻子儿女每次叫他,他都不应,还说:“我正要口里生花,难道还顾得上你们吗?”

张祜生性喜爱山水,游览了许多有名的佛寺,例如杭州的灵隐寺、天竺寺,苏州的灵岩寺、楞伽寺,常州的惠山寺、善权寺,润州的甘露寺、招隐寺,所到之处往往题诗作赋。

张祜自称为“钓鳌客”。李绅觉得此说不同凡响,就问:“你钓鳌用什么做鱼竿?”张祜回答说:“用彩虹。”再问:“用什么做鱼钩?”回答说:“用弯曲的新月。”又问:“用什么做鱼饵?”回答说:“用短李相公做鱼饵。”李绅觉得张祜气势雄壮,就赠给他很多礼物,让他走了。张祜当初途经广陵,曾写诗道:“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年间,他果然死在丹阳隐居之地,由此,人们认为这是诗讖。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其《宫词二首.其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是以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霭,不仅可以与春夏秋冬四季组词,作为它们的后缀。也可以与其它字组词。如:青霭、烟霭、雾霭、岚霭、云霭、山霭、瑞霭、暮霭、夕霭、朝霭、晨霭、残霭、流霭等等。

略微查找,仅将残霭用于诗中的就有好几位诗人,如李廌、陆游、周玉如等。

北宋文学家李廌写有《秋晓》,诗曰:“秋色已飘零,凄凄晓更清。芜城宿残霭,云日递微明。瓦冷寒双色,庭空槁叶声。悲欢更盈耳,箫鼓和铙钲。”

南宋大诗人陆游写有《秋冬之交杂赋》,诗曰:“霁日收残霭,微霜作早寒。桐凋无宿叶,水退出新滩。室小才容膝,门低每触冠。平生只此是,何物动忧端。”

明代诗人周玉如写有《晚晴》,诗曰:“久雨愁无极,斜阳喜乍开。树披残霭出,山挟断云来。的历穿花径,逶迤过渚台。更须林月上,清赏一追陪。”

时为晚秋,郊外畴野的秋霭经常发生,但,处于魔都上海的市中心,秋霭却不太多见。偶而,发生之,我这样的老翁,也不会出门寻观凑闹忙,只能从电视屏幕中得睹一二。故所,写作秋霭,几乎毫无现实的印象,仅凭以往的记忆,作一回顾。

202210 24115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望
后一篇:秋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