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

标签:
文化 |
昨天,在《秋水》一文中,写到了两句汉语成语:望穿秋水、秋水伊人。
望穿秋水,众所周知,秋水指的是眼睛,其内在含义是,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方的相恋者或亲友的殷切盼望。出自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眉山。”与“望眼欲穿”“望穿双眼”的意思大致相同。
秋水伊人,秋水从原指眼睛,引申为盼望。伊人:那个人,即意中的那个人。多指思念中的异性或亲朋好友。出自《诗经.秦风.兼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苍苍,蒹葭指的是芦苇,蒹,指的是没有长穗的荻。葭,指的是初生的芦苇。苍苍指的是茂盛的样子。例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磕牙?秋水伊人,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
人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即水能生波,哪怕一丝丝的涟漪也是起波。那么,有了秋水,当然会不断地荡漾着秋波。秋水能生秋波,这就毫无疑义了。
那么,秋波乃形容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样清澈晶莹。窈窕淑女眼中的秋波必定是天真无邪、纯洁明净的。而一些别有期待或企图的女子,秋波则会出现异常。往好的地方想,可以说成是情有独钟,爱有专指,即暗恋、单相思。往坏的方面想,则是暗送秋波,以色勾引,即挑逗异性。暗送秋波实质上就是暗中眉目传情。后被引申为献媚取宠,私底下互相勾结。也作“秋波暗送”“秋波送情”。现今多用于男女之间暗中爱恋的一种隐形表达。多作谓语、定语。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八回:“(吕)布欣喜无限,暗送秋波,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
秋波,古今文人学者使用极为频繁。唐代大诗人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唐代诗人温庭筠《苏武庙》:“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南唐后主李煜《菩萨蛮》:“眼色暗相鉤,秋波横欲流。”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百步洪》:“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传,瞧着许宣。”现代通俗演义小说家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对张(作霖)则暗送秋波;对曹(锟)尤密切勾结。”当代小说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倪焕之》十:“女郎的步子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京派”和“海派”》:“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暗送秋波的近义词有:眉来眼去、飞眉传情、暗度陈仓、脉脉含情等。
例句如:这个人一点也不守本分,到处暗送秋波。再如:她正向你暗送秋波呢!你怎么如此木知木觉?又如:只要她秋波微送,便可以令人神魂颠倒了。还如:他既不愿意放弃本单位的优厚待遇,又向别的公司暗送秋波,待价而沽。余如:企业经营如果忽视广告,就好像在夜幕中向姑娘传递秋波,尽管你知道在做什么,但,对方却根本没有领悟到。
2022年10月15日4时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