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现代人苦热,古代人也苦热。稍微搜索古代带有苦热二字的诗作,就有五首之多。
第一首,乃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纲写了一首《苦热行》,诗曰:“六龙骛不息,三伏起炎阳。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洄池愧玉浪,兰殿非含霜。细帘时半卷,轻幌乍横张。云斜花影没,日落荷心香。愿见洪崖井,讵怜河朔觞。”意思是,日神被六龙拉着在天上狂跑,三伏天赤日炎炎,挥笔厌烦书案,俯仰倦怠眠床。稍稍一动,就汗水喷洒,犹如雨水滂沱。盼望着凉风快点吹来,可是,风即使来了,也是犹如烧开的滚烫热风。
第二首,唐代号称诗佛的诗人王维写了一首《苦热》,诗曰:“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蕈不可近。再絺绤三濯。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火热的太阳曝晒着天和地,山岳都被火云笼罩着。草木全部烤焦了,河川都被晒得干涸了。即使轻薄的丝纱织物也觉得过于沉重。密密的树阴还是太稀薄了,水葱和香草都不肯长于这种树阴之下。尽管细葛布再三地洗濯,也没感觉到清凉。思量着飞到宇宙外,旷然在寥廓的空间乘风凉。
第三首,唐代诗人王毂写了一首《苦热行》,诗曰:“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意思是,火神祝融从南方驾驭火龙而来,赤焰烧得满天红彤彤的。太阳当空照,始终不肯离去,四周都如同处在洪炉之中。
第四首,北宋诗人梅尧臣写了一首《和蔡仲谋苦热》,诗曰:“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人亦畏絺绤,况乃服官袍。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意思是,天气太热了,太阳暴晒着世间万物,草木、动物和人等,都逃无可逃。有的人燥热,身体里像要喷出火来。有的人汗湿了,身体里像要流出油脂了。热得流油,实在太形象了,谁的夏天,没有被热浪炙烤呢?但是,热得喷火、流油,那也是很少见的。不仅人觉得热,万物也觉得热。天上飞的鸟,讨厌自己身上的羽毛,恨不得丢掉它。地上走的兽类,讨厌自己身上的皮毛,恨不得扒下来扔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写下诗句:“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连的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热得不想穿衣服、戴头巾了,似乎忘却了文人的那些斯文了。人们一般都觉得住在大房子里很是凉爽和舒服。虽然,房子很大很好,梅尧臣身处其中,一丝风吹过来,连得一根毛也都吹不动。即使房子再大再好,微小的风也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梅尧臣很是苦闷,他试想,那山林中会不会好一些呢?山林之中,有泉水,有清风,应该会很凉快吧。其实,山中哪有那么好呢?夜晚都是蚊子和飞虫,一夜的蚊叮虫咬,依然是睡不着的,还要抓来抓去,挠来挠去,更是不好受。该怎么办呢?那只有等到秋高气爽,风清天凉,人才会舒服些。
第五首,南宋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苦热》,诗曰:“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意思是,屋顶的瓦片被晒得如同火龙一般,坐在日光下的车子里面,即使不动,也是火辣辣地热,不会因为羽毛扇不停地摇动,就有风凉而来,身上依然是汗漉漉的。人觉得犹如坐在炒锅和蒸笼里,被烹调和蒸烤着,还是热不可耐啊。
我读古诗久矣,从未想到古代大诗人,在热浪滚滚的夏季,日子并不好过到哪里去。他们那些卓绝超群的诗篇竟然是在暑热蒸烤下,挥汗如雨,运笔挥写的,真的是十分辛苦了。今人,室内的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普遍装上了空调,享受着习习的凉爽,好不惬意,已经不需要再摇动什么芭蕉扇、羽毛扇、檀香扇、丝织扇等扇子了。日子过得舒服自在,那是古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始终不能如愿。在如今的时代,已经实现了。除了一些必须在室外露天工作的人员,他们没有办法,能够躲避烈日的炙烤,只能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顶着火热的大太阳,洒尽一身汗水,苦热地工作着,让我们向这些劳动者和工作者们致敬,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赤诚奉献。
2022年7月17日17时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