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疏篷听到明——杨诗欣赏之八十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诚斋先生喜欢看雨,也喜欢听雨。在《杨万里诗文集》第123页与第125页,分别载有两首关于看雨和听雨的诗。前一首名为《暮春小雨》,后一首名为《听雨》。
《暮春小雨》曰:“宿酒微醒尚小醺,似痴如病不多秋。深深池沼轻轻雨,独倚栏杆看水纹。”
这首诗,作者写道,昨晚,喝了大半宿的醪酒,清晨虽然已经醒了,却还有点醉意惺忪,好像痴迷,又好像生病,却感觉不到像秋气那样的萧瑟冷清。深深的池塘,落下了轻轻的雨点,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回廊的栏杆上,观看着雨点打在水面上,绽开了朵朵涟漪,煞是柔曼,煞是好看。
《听雨》曰:“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在《听雨》一诗中,作者通篇只是那么淡淡的几笔,看上去作者漫不经心,随意涂抹,好像写得十分普通,无非就是寻常之物,但是,读后,却让人拍案叫绝,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新意,而且,还使得全诗美得出奇。
古诗词中,关于描写雨的作品可谓比比皆是,从各个侧面体现出当时人一种诗意的人生。在常人眼中,雨不过只是平常的自然现象罢了,可是,对于诚斋先生来说,雨却又是与众不同,它既可以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雨的存在,同时,也可以通过对雨的描述,以此来抒发人的情感,从而,表达人生的喜怒哀愁,正是这一点最叫人感动。为此,即使是普通的雨,到了诗人的笔下,已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杨万里先生曾经于往年,在归途中,舟行富春江上,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阵雨。于是,诗人坐在船篷里,静静地听雨,通过听觉来默默欣赏着舱外的雨景。而在听雨的过程中,诗人把自己种种的感悟,还有当时的心境,全部融入了作品之中。这首诗,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来看,全诗一共四句二十八个字,写得很是一般,并且,这首诗也不如诗人此前的作品那么有名,可能还有很多人读也没有读过,所以,相对来说,确实是比较冷门的。
在第一句中,先是交代了这次听雨的时间和地点。虽然,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写法,但是,却又是不落俗套,写出了新意,尤其是一个“宿”字,最能够体现出诗人当时的心情。由于从外面坐船归来,时间已经很晚了,再加上临近年关,只好借宿在严子陵附近的农舍里。第二句,则是重点泼墨雨中的情景。由于屋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雨点打在屋顶上,发出很响亮的声音,这时诗人只好静下心来聆听雨声。
第三、 四句,依旧还是在描摹雨中的情状,不过这个时候,诗人已经醒来了,时间是第二天的清晨。正是由于听了一整夜的雨声,直到此刻,诗人还在回想昨夜的雨,“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夜间的雨落在茅屋的屋顶上,发出了稀稀疏疏的声响,使得诗人在梦中,还以为是雨点打落在船篷上,还以为并没有上岸,仍然像 往年那样在富春江上的船上睡觉,直到醒来之后,才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在船上,而是在别人家的茅草屋里。
这首诗,杨万里先生写得很是生动有趣,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对于事物的感知,要比一般人来得更加细致深刻,如此,才能够写得如此传神诱人。整首诗,从开篇到结束,每一句都令人惊艳。尽管这首诗并不十分出名,可是,其细腻的笔触,却使得全诗唯美至极,写出了不一样的雨中美景。杨万里先生正是从普通的事物,到现实,再到梦幻,那种虚虚实实的刻画,把读者带进了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之中,所以,这种看似冷门的作品,同样是值得人们一读,去细细地品味诗人笔下不一样的意蕴。
2022年6月5日11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