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犹倚短篙开——杨诗欣赏之六十九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公元1164年正月,诚斋先生因其父罹病,西归故里吉水。同年八月,作者之父逝世,作者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丁忧时期。约在此期间,诚斋先生的友人因事远行,诗人送别其友人至三江小渡口,作此诗以纪。诗曰:“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这首诗前两句,作者简单地描绘了三江小渡口的周边环境,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使用比喻手法将“交情”比作“山溪渡”,并以自然界“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不管风波去又来”一句与首句“溪水将桥不复回”进行了对比 ,深刻地表达了全诗的主旨。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大意是,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着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持续长久,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前一两句写景,营造出一种依依惜别的氛围。三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友情永远不变,并能够经得住大风大浪考验的主旨。
这首诗围绕着“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比照,突出友情的永恒不变。此外,运用比喻,直接把“交情”比作“山溪渡”,借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从而,突出了诗的主旨。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借事说理。第一、二句写溪水一去不复回,溪水上的乘舟人也将要离开了,寄寓了一种离情别绪。而,三四句运用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把“山溪渡”比作“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以象征意义,“交情”深厚,天长地久,能经得住任何“风波”的考验。
这首诗的诗眼,即“交情”。也就是,相互交往而产生的情谊。虽然。交情与友情 、感情有着些微的区别,但是,本质上是一致的,也是非常值得珍惜和维护的。诚斋先生对于与友人的交情,非常珍惜和重视的,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此诗就是一个明证。
杨万里先生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扎子”中,他一再痛陈时弊,力排投降议和之误。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斥虚妄,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杨万里先生晚年因忤宰相韩侂胄,遭到贬谪,家居吉水十五年,忧愤而死,享年八十岁,赐谥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先生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走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并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创造了他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杨万里先生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二万多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今存《诚斋集》有诗文一三三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2022年5月31日1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