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动江光度竹来——杨诗欣赏之六十五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起始、一切更生,意味着新的轮回开启了。立春即春季的来到了,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严冬已尽,春回大地,气象万千,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非常重视立春,在古时就有迎春之仪。
立春,引发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诗兴,他们纷纷落笔写下歌咏立春的诗作。诚斋先生也不例外,他老人家先后写下了几十首立春诗。其中,就有七律《立春新晴》,诗曰:“宿云送腊晓仍开,日动江光度竹来。春到更晴谁不喜?时迁不道老相催。山村敢惜身犹远,边地应怜战未回。春鸟岂知人意绪,新声只欲劝衔杯。”
这首诗的大意是,送走了腊月,度过了长夜,早晨的云霞依然灿烂,太阳照耀江面,水波粼粼,岸畔,竹影婆娑。春天到来了,有谁不高兴呢?尽管时光在消逝,但是,千万不要老是催促。身处遥远山村的老人,岂敢怜惜自己的生命,出征边关的将士还没有返回。春天的鸟儿怎么会知道人的心思,乡亲们聆听新春的歌声,只是为了抚慰心情,并举杯畅饮。
诚斋先生在这首诗里,全部采用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场景说话,没有絮絮叨叨的刻板说教。对于征战边塞将士的怀念也是隐隐约约地含蓄地吐露出来,展示出诚斋先生爱国爱民的胸襟。虽然,诚斋先生看是在赏景吟诗,实质上,他老人家并没有忘记边关的烽火,也没有忘记鏖战未归的出征人,那些浴血疆场的将士被诚斋先生时刻挂念着,不曾须臾地离开诚斋先生的视线,他深知如果没有这些纵横沙场的将士,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也是朝不保夕,岌岌可危的。尽管,人们没有听到杨万里先生的大声呐喊,没有看到杨诗之中的刀光剑影,但是,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的拳拳之心,却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我之所以,酷爱杨万里先生的诗歌,除了诚斋体的清新自然,风趣幽默,诙谐洒脱,通俗生动之外,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诗里,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无限挚爱和忠诚,那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纯粹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尽管,如今,看来宋金之战属于中华民族内部各个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但是,当时,也是你死我活,生死存亡的,容不得半点松懈和宽容。
当时的抗金名将岳飞的词作《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和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全词格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奋发的精神。岳飞的这首词代表了他的“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中无不透露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品质。它作为抗金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2022年5月29日13时40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