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著秾蓝酽紫中——杨诗欣赏之五十九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诚斋先生退休家居时,时常与朱氏家族的诸位族友交往,游玩于山水之间也。踏青望翠,赏花观鱼,赋诗唱和,酌酒饮茶,嬉戏得不亦乐乎,有时,甚至,到了忘乎所以、得意忘形的地步。
杨万里先生的朱姓朋友有朱伯勤、朱伯礼,他们之间交游甚勤,友谊甚深。诚斋先生写有好几首诗赠与朱伯勤,如:《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题朱伯勤千峰紫翠楼》。
其中,《题朱伯勤千峰紫翠楼》组诗,其一曰:“秀岭西头凤岭东,周遭略数一千峰。商量没顿新楼处,顿著秾蓝酽紫中。”其二曰:“一色千峰翠作围,忽然齐换紫绡衣。客来欲识楼中景,只等金鸦浴海时。”
其一诗的大意是,西边的秀岭,东边的凤岭,它们的周围大约有一千多座山峰 。族人经过反复地商量,觉得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作为新楼建造的处所。如果建造了,也是置于茂盛的翠兰色和浓酽的紫颜色之中。
其二诗的大意是,一色的千座山峰都是以翠绿色作为帷帐,忽然,一起换成了生丝制成的紫色衣裳。可人来了,打算看一看楼里的景况,只能等到金鸦进入海上之时。
古人致仕之后,虽然,返回家乡,总不能孤家寡人地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人交往。特别是诚斋先生这样喜欢凑热闹的退休官员,还是有一二知己,三五好友,来来往往的。一会儿,游山玩水,一会儿,赋诗唱和,一会儿,流觞饮酒,一会儿,品花观鱼。从杨诗的许多庆贺酬答的诗歌之中,就可以看出次数相当地多,可见诚斋先生的交际十分广泛,人员十分繁杂。既有曾经共事的官员同僚,也有重新结交的乡民士绅。
其中,朱伯勤族中兄弟就是交往比较频繁的好友。我估计朱氏族人是为当地的大户人家,不然,朱家怎么能够在千峰山的脚下,建起千峰紫翠楼,作为登高观景的楼台亭阁。这绝非一般人家能够做得到的,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二要有可以建造的土地资源,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无论如何,都是建造不起来的。就是建造起来,也会遭遇各种麻烦事。
朱伯勤的紫翠楼,高大轩敞,风景优美,吸引着四邻八里的乡民,前来观看。诚斋先生也不例外,受到朱伯勤的盛情邀请,他在第一时间,前往朱伯勤的新楼一探究竟。以至于,以后,成为紫翠楼的熟客,常来常往。朱伯勤兄弟们也把诚斋先生视为贵宾,竭尽殷勤招待之能事,设宴献酒,款待德高望重的诚斋先生,先生也乐与他们融洽相欢。
诚斋先生曾经写过一首七言律诗《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诗曰:“板桥再葺岸头横,茅屋新添树外明。山势追回一溪水,波光飞到万花亭。沉烟久冷炉犹馥,帘子闲垂脚自平。坐看千林总黄落,只余兰蕙向人青。”
虽然,吉州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是个偏远的小村,但是,当地的景致,还是不错的。经过诚斋先生生花妙笔的描绘,就更加显得旖旎无比了。现在,已经建成诗画小镇,成为大美吉水的名片,人们视其为网红打卡地,被誉为新时代新画卷。如有机会,我还将重返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再睹诚斋先生家乡的新风尚新光彩。
2022年5月26日17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