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波千顷片时间——杨诗欣赏之三十九

(2022-05-16 11:11:45)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孝宗禅位,宋光宗即位。当年九月,杨万里奉召还临安为秘书监。冬,以焕章阁学士衔,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当时,宋金两国每逢年节,皇帝生辰等,照例派遣使臣,作礼节性的互贺,对方则有接伴使迎送陪伴。杨万里此行是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取道镇江北去。他自镇江过长江时,赋诗二首。

杨万里的组诗名为《过扬子江》,其一曰:“祇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这首诗开篇写了江上的景色。首联上句写空中流霜,寒气犹在,点明其时为早晨。下句写风平荻静,江水无波,说明这一天是晴好的天气。

颔联出句写云开雾散,天色澄碧。下句写旭日东升,光芒四射。若诗到此结束,那也不过描写了清晨的江面明朗、水波一色的景致而已。但,紧接其后的一联,却为这首诗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颈联对句的一个“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一个概括。并与“六朝形胜”联系在一起了,其意就不仅仅局限于描写晴朗的天气了。

扬子江畔,曾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与南朝极其相似。此时宋金已缔结和议,南宋以屈辱的条件,换得了一个暂时苟安的局面。因此,扬子江畔的这个古战场,此时也渐趋平静。这里的“晴”字。除指气候外,也含有形势安宁之意。

诗中的“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处的“飞鸿”,暗指“千载英雄”,也就是杨万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提到的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般都逝去了,渺然难追,空留山川形胜,映照着雪霁晴空。喟叹之中,寄寓了对往日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当时局势的担忧。

尾联回到了诗题上,“汲江心水”,正是过江之时,携瓶取水,煮茶一壶,品茗怀古。此刻,诗人正在迎候金国使者的途中,将在金山之顶的吞海亭备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洒脱、实则流露了对现状的无可奈何。

这首诗,从江上的景色起写,由景入情,由近及远,表现了英雄落暮,江山空在,人事沧桑,浮云流霞的思想,隐含着对当时国家形势的担忧。

《过扬子江》其二曰:“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崤函百二关。万里银河泻琼海,一双玉塔表金山。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时间。”

沧波千顷片时间——杨诗欣赏之三十九

这首诗的大意是,天公有意以天堑来护佑南宋的半壁江山,长江的险要远胜过号称“百二关”的崤函。万里银河泻入碧玉般的大海。金、焦二山气势挺拔,如一双玉塔对峙江岸。隔岸旌旗招展,我自知已近淮南边境。淮北鼓角吹霜,隔河相望的敌军显得是那样安闲,要随时防范金兵南侵。多谢那江神助我这样的好风色,千顷沧波如飞般地渡过,只需用片刻的时间。

这首诗称赞了扬子江的地势险要,景观雄丽,交通便利,含蓄地表达了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天意不能代替人为的观点。组诗写景结合时势,意境开阔,感慨深远。范成大在《望金陵行阙》中说:“太平不用千寻锁,静听西城打夜涛。”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与杨万里同为南宋同时代的人(他们出生日仅仅相差一年,范早杨一年。范早杨十三年逝世),他们的诗篇,都对国势的危弱和对统治者失望,对抗金将相的怀念和期待。心心相通的他们借助这种含蓄的笔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境,别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

这两首诗,有几处需要做些诠释。

扬子江:长江在扬州到镇江间的一段,古人称之为扬子江,因其地历史上曾经有杨子津和杨子县。

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鸿去:语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天堑:天然的壕沟。长江古称天堑。《南史.孔范传》:“隋师将济江(伐陈)......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吴天:泛指今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苏州原为春秋时吴都,至宋,与杭州都属浙江西路。

崤函百二关: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崤函是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今陕西潼关以东到河南新安县地。百二,或解释为险地置兵二万,可抵敌百万;或解释为守兵百万,可拒敌二百万。皆极言秦地险要。

风色好:顺风。此处化用唐代诗人施肩吾《及第后过扬子江》诗中“江神也世情,为我好风色”的语意。

2022516105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期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