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峰无数碧横斜——杨诗欣赏之三十二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诚斋先生一生,东奔西走,羁旅江湖,耗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正因为游走四方,丰富多彩的所见所闻,为其吟诵诗篇,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这也是古训“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生动写照。
其中,杨诗中有一首名为《船过砚石步》,诗曰:“雨中初厌箬篷遮,撑起篷来景更佳。岸上长松立如笔,波中寒影走成蛇。忽看云外吐银镜,一点晨光射玉沙。却出船头聊放目,远峰无数碧横斜。”
诗的大意是,雨中行舟,时间长了,开始厌倦大竹叶铺成的船篷的遮蔽了,将船帆撑起来,远近一览无余,风景格外好看。岸上高大的松树像巨笔一样站立,身影在江水之中,被清冷的波光浪影摇晃成蛇形状。忽然看到天上的云彩吐出了银镜般的美景。早晨,那一缕缕的霞光映射在白玉般的沙滩上。走出船舱,站在船头,随意地眺望,远处无数的山峰姿势横斜,碧绿煞青。
这首诗收在《杨万里诗文集》上册464页第三篇。也是我随意翻阅这本诗文集时看到的,觉着颇有情趣,旋收入此文,并作为欣赏之篇。
我感到这首诗确为杨诗写景状境的佳作之一,写得别出心裁,独具匠心。表现手法极其清新自然,但,用字遣词却十分精巧娟秀,甚为我喜欢。今次,反复吟诵,丝毫没有枯燥厌倦之感,只觉得越读越有滋味,咀嚼良久,仍然不愿罢休。
由杨诗,我想起了中国诗歌的创作理论。《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意愿的。志:意,思想。歌咏言:歌是诗的演唱,舒缓地徐徐地歌咏,突出了诗的意义。永,长。一说通“咏”。“永言”,即咏唱诗的语言。全句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歌是用来咏唱的语言,五声要根据唱的歌词来选定,六律要与五声相和谐。
声依永:声音的高低要和咏唱相配合。声:五声,即宫、商、角、徵、羽。依:伴随,配合。永:舒缓地咏唱,长言。
律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和:应和,协调。
舜对诗歌与音乐的理解非常精准到位。其中“诗言志”反映了早期人类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也是贯穿中国诗歌史最有影响的创作主张。朱自清先生曾称其为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诗言志”中的“志”,指思想、志向、抱负等。“诗言志”,在先秦时期,是要求诗歌表现人的志愿,强调诗歌作为政治伦理工具的性质,提倡“事父”、“事君”和“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以,“诗言志”,实际上讲的是“政教”,即儒家之道。从荀子起,才开始注意到“志”包含有“情”的内容。荀子既主张“言志”,又十分重视艺术由情而生、以情感人的特点。他一再反对不重视人的情感表现的观点,主张言志和感情是相统一的。
诚斋先生的诗歌,确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之作,并没有无病呻吟,故作玄虚的毛病,见之于自然,发自于肺腑,故所,能够感动我这七三老者,并让诚斋先生的诗作伴随我的一生。我成为诚斋先生的忠实拥趸和粉丝,却并不排斥其他优秀的大诗人及其作品,只不过,独领风骚地欣赏诚斋先生的诗篇,仅仅是出于我个人的特殊爱好罢了。
2022年5月12日1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