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深犹自不曾知——杨诗欣赏之二十七

(2022-05-08 12:52:54)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一代诗宗杨万里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嘲讽报春花的小诗,名曰《嘲报春花》,诗曰:“嫩黄老碧已多时,呆紫痴红略万枝。始有报春三两朵,春深犹自不曾知。”

诗的大意是,嫩黄的柳条发芽,老碧的竹枝翻绿,已经多日了,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地装点了千枝万叶。到了此时,报春花才姗姗来迟地开了两三朵,春天早已到了晚春时节,报春花竟然还不知道春天的到来。

其实,报春花是一个“大家族”,它属于报春花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全属约有500余种。其中,我国就有19321亚种和18变种,主要产地为西南、西北诸省区。报春花如此庞大的种群里面,大多为冬春季开花。有的开花较晚,有的则开花很早,一直到第二年三月,四季报春花则在秋冬春三季开花,比腊梅还要早,寒梅江梅等冬春季节的花卉则更不用说了,因而,报春花的开花有早有迟,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这并不影响报春花是名副其实的报春花卉。

报春花种类很多,色系丰富,有红色、紫色、黄色、蓝色、白色、粉红、蓝紫色以及复色等等。花朵娇美,艳丽无比。而且,在寒冬腊月,众芳凋零,霜雪铺洒之时,报春花就已经悄悄地开出了花朵,在林缘、在溪畔、在草地,或成丛,或成片,成群,鲜葩怒放,生气盎然,它告诉人们春天即将来临,报春花被人们誉为春天的使者。报春花的拉丁文Primula,亦为早春开花之意。由此可见,起名报春花,实属名至实归。

春深犹自不曾知——杨诗欣赏之二十七

诗人杨万里先生只是看到报春花中的一种,并且是开花较晚的那种,就认为报春花有负其名,因而,赋诗嘲讽了。显然,这是诗人为当时知识的所限,偶然为之,或者是有感而发,并非针对报春花。然而,单就对报春花种群来说,确实是有点委屈了,它们肯定表示不服哦!

在古代浩瀚的诗歌中,因为咏物不同,感受差异,因而,对于报春的植物花卉,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表述。如晚唐诗人徐夤就认为是柳树嫩芽先报春,其《柳》诗,云:“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辉。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其实,柳树发芽多在农历二月,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足可作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此,柳芽只能说是春天的象征之一,并非唯一。即使徐夤的诗中也只是说报春归,并非笼统地称之为报春。

而,唐代“花间派”鼻祖,有着“温八叉”之称的诗人温庭筠则认为最早报春的是山茶花。在唐代,山茶花也叫“海石榴”、“海榴”等。其品种繁多,常见的品种多在一月到二月开花,部分品种可以从当年十月到翌年五月,连续不断地开花。因而,诗人在《海榴》诗中写道:“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蜡珠攒作带,缃彩剪成丛。郑驿多归思,相期一笑同。”

然而,大多数文人墨客的一致看法,最早开花的自然是梅花。其中,腊梅、寒梅、江梅等,都是开花较早的品种。腊梅可以从当年的十一月开至翌年的三月。

古代,咏叹梅花报春的诗词非常之多。诸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诗曰:“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唐代诗人令狐楚《游春词》:“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北宋学者、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刘敞《迎春花》,诗曰:“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北宋名将韩琦《迎春花》,诗曰:“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的《腊梅》,诗曰:“天然金蕊冠群英,谁信鹅黄染得成。昨夜南枝报春信,摘来香露月中清。”南宋著名政治家、爱国名臣、状元诗人王十朋的《书院杂咏江梅》,诗曰:“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而,北、南宋之交的诗人王洋的《次郑丈又一小诗代简》,诗曰:“篱间残菊旧令尹,霜后古柏严诸侯。梅花若不报春信,谁表东风第一流。”明代大臣曹于汴《迎春花》,诗曰:“轻黄不似首春时,果是青青但此枝。欲识花无与花有,且言春去竟何之。”

诸如此类的描绘梅花报春的诗词,比比皆是。然而,不管其他花卉开花多早,多好,如何报春,可是,在报春花卉的名单上,却没有报春,惟有报春花,是它以报春为名。因而,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先生,会认为报春花徒有虚名,于是,作诗嘲讽报春花,这就是《嘲报春花》的来由。

无论报春花何时报春,也无论花开得好与坏,诚斋先生的这首诗,还是流传下来了。让我们后世读者,从中得以一窥先生的良苦用心,不至于,做出“春深犹自不曾知”的蠢事,贻笑大方哉。

20225811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