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老年人“人老话不老”

(2021-12-15 06:44:17)
标签:

时评

/缪 迅

前几天,笔者在公园里遛弯时遇见多日不见的一位老朋友,交谈中发现当年曾经在学校辩论大赛中获得“最佳辩手”的这位老朋友,如今却是言语嗫嚅而重复,昔日伶牙俐齿、谈吐不凡的模样几乎荡然无存。这不免让我有点唏嘘。由此想到,与年轻时相比,笔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年来似乎也有所退化,常有言不及义、词不达意。

怎样防止或者延缓老年人语言表达能力退化?这个问题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算小,如今或许是到了引起相关各方重视和加以研究的问题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上了年纪的老人对字、词、句的感知反应能力降低了,致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下降。有些老人说话时,或句序颠倒,或逻辑混乱,或言语重复等,词不达意、言非所意,由此导致了老人与朋友、家人或其他人交流时出现烦躁、顶撞、争吵等不愉快的现象发生。

让老年人“人老话不老”

显然,老年人某些语言能力特别是用语表达能力的衰退,将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社会交往中也容易与人产生误解误会,甚至与人发生矛盾冲突;这已成为诸多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常见问题。

应该看到,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年岁的老去而发生一些衰退是自然规律,无须过于惊诧或焦虑。但一些老人的语言能力退化,则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过于缺乏和他人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大有关联。暂且不说其他人了,如今有些老人的子女回家看望父母时,也是心不在焉的,不是抱着手机看个没完,就是三言两语地敷衍几句,便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作为子女,如果能尽量多地抽出些时间陪父母说说话、唠唠嗑,耐着性子地听一听老人的诉说乃至唠叨;同时也给老人讲一讲自己工作的情况、生活中的各种趣事,或就一些国内外的新闻乃至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与老人探讨探讨、交流交流,让老人们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无意之中,就给老人营造必要的交流语境,对维护与改善老人的语言能力善莫大焉。

社区和家人,要多多创设老年人交流的场景与机会,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语言表达能力。诸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居委老年活动室等可以联合一些养老机构,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朗诵、讨论、歌咏、读报、写作等老龄精神文化生活或公益活动,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加,从而激发老年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认知欲望与表达欲,进而培养老年人新的学习兴趣点和语言交流话题;总而言之,“人老可以话不老”。

近年来,同济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加强了老年语言学研究,针对老年人的“说不清”“道不明”、语言障碍乃至失语症等语言退化现象,从认知能力与语言健康、语言交流与人际互动、语言与人工智能等维度加以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对策。老年语言学应运而生并成为一门“显学”,这是令人欣慰的。

笔者建议,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可依托社区、乡镇广泛开展老年人语言认知障碍筛查,在掌握相关数据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语言训练、语言能力康复,不断丰富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信息交流渠道与方式,以延缓老年人衰老、维护与保持老年人的语言交际交流等能力,使老年人保持正常的心智功能、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愉快地面对人生。

综上所述,语言与衰老之间具有重要的交互关系,语言能力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密切相关。关爱老年人,理应多多地关注老年人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衰退,解决好老年人因生理、心理、病理或社会角色变化而形成的语言交际问题。不论是个人、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老龄观,帮助老年人维护与优化语言能力,改善与加强认知能力,从而有效地延缓老年人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衰退。这应该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诗缘
后一篇:我的座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