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口味

(2021-12-09 12:28:43)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的口味大相径庭,霄壤之别,丰富多彩,各有千秋。东西南北的中国人口味大体上是:东辣、西酸、南甜、北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同时,也显示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温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于小麦等作物的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中国菜分为八大菜系,味道的调制方法主要有咸、甜、酸、辣等方面的变化,而,菜色也主要有红、黄、绿、白、黑等色的组合。再加上用番茄、萝卜、黄瓜等做成各色各样的盘式,使得中国的饮食真正达到了色香味俱全的艺术境地。说到西酸,并不一定说东部就没有酸。比如,江苏镇江也盛产陈醋,以地理位置来讲,江苏镇江可以算作中国的东部。而,吃辣的省份则多的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陕西等省市,地理位置上也不好划定这些省份全部属于西部。口味清淡的主要是东南沿海各省市。以甜为主的也只有江浙沪一带。口味重的地域则比较宽广,东北、西南、西北及中原地区都涉及到。

我的口味

按道理,我这个祖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李恒镇大小沂河边上的苏北人,出生四个月后,便来到了黄浦江畔,就一直生活在曾经号称“东亚魔都”的大上海。故乡是一个以吃咸吃麦子为主的地区,上海则是一个以吃甜吃稻米为主的地域。而我的口味,却并不与这两个地方的习俗相同步。虽然,我的吃口较重,但,并不特别嗜咸,相反,比较偏淡。所在长江之尾、东海之滨的大上海,虽然,当地人在烹调中,时不时地加点糖,相当甘饴。而,我平时却不能多吃甜食。一是,自从20033月,戴上了糖友的帽子,就非常当心并忌食过甜的食物;二是,我本身就不太喜欢吃那些甜滋滋、蜜腻腻的主副食。

我的口味,说来,有点复杂,既不同于上海人,也不同于苏北人。上海人好甜,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苏北人喜甚咸,我的本性却畏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曾经参加上海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慰问团的工作,到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工作过整整两年。那个地方人嗜辣如命,辣风盛行,无辣不食,无辣不欢。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我们在井冈山南麓的江西省第二高峰南风面下的营盘圩公社就餐,午饭时,炊事员端上一盘辣椒菜,只有三根青色的尖椒,我惊诧莫名,觉得如此少的辣椒怎么能够下饭。但是,甫一尝食五分之一个尖椒,即被辣得涕泗横流,嘴巴已经合不拢了,不能吃饭了,我马上用凉开水冲洗,许久,方才缓过劲来。这让我晓得辣椒之中的王牌品种的厉害。入乡随俗,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吃辣的习惯。如今,我竟然成为全家五口人中唯一的吃辣户头。

现在,每逢饭点,我总喜欢寻觅辣味食物,至少要有点辣火酱、辣椒粉,拌合着吃食。否则,就没有一点胃口,我的魂灵头似乎都会落掉了,无所措手足,无所谓吃食,不知如何是好。琪琪面馆的面条和浇头,固然甚好,但是,红花还须绿叶扶,其中,该面馆的辣椒粉就可谓绿叶,拌制得相当独到,别有风味。每次啖面时,我总要舀上两勺,拌合着面条和浇头,一起吃食,极致的美味可口,真的难以用普通的言词来形容啊。

我家冰箱的上层,几乎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辣椒酱,平时,用以佐餐。我的一些老同事、老朋友、家人、亲戚,知道我喜辣,隔三岔五、想方设法地赠送我一些自制或采买的辛辣食物或辣椒酱之类的调味品,我笑而纳之,并当作稀世珍宝,供奉于冰箱中。待吃食时,再拿出来细细地品尝,那种滋味,真不知道如何形容和赞誉是好。

呜呼!我的辣乎乎的口味,我自得其乐。乐在其中哉!

202112910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藏书
后一篇:我的旅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