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韵

(2020-08-24 06:06:30)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竹是别有意趣一种植物,竹韵是竹子独特的风情,叫人着迷,叫人留恋。

那漫山遍野的竹林,耸入云霄,坚挺峻拔,枝叶繁茂,夺人眼球啊。无论是皖南新安江边的篁墩,还是在浙西安吉的竹海,无论是在宜兴大觉寺附近的幽谷,还是赣西南罗霄山脉中段的崇山,竹,都有其异常的丰采,清新碧绿,硬朗高直。竹韵,也都有雅致的风味,恬淡洒脱,清静安宁。真的,让人回味无穷,咀嚼不已。

然而,叫我更为沉湎的则是竹韵,每每,行进在竹林的石径泥路上,荫蔽在浓密的竹影间,就会,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几欲放声呐喊和畅怀欢唱,并打算与竹子来个亲密的拥抱,给它个热烈的接吻,让它们也感受到我的赤诚和真切。

韵,即韵律、韵味、韵色。因此,竹韵,即具有崇高气节的特征,代表着志士仁人至尊的道德品质。竹韵的本义,一般解释为风吹竹子而形成的特有声音。但是,人们绝对不是感受竹子的自然音响,而,更多地是欣赏竹子的韵律、韵味、韵色。其实,竹韵是没有办法用文字准确诠的,也无法口说言传形象描摹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慢慢地用心品味。

竹子因为挺拔青翠,影姿婆娑,空心有节,虚怀若谷,宁折不屈,劲韧独具。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争相咏叹和歌颂。竹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因其虚心、环节、笔直的形态特征与我国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相契合,成为清高、气节、坚贞、谦逊的象征。

竹韵

古人,一直把梅、兰、菊、竹,作为植物界的“四君子”,赞美它们的高洁、纯洁、贞洁和圣洁。“四君子”,特别是竹子,尤其为我们平头百姓崇拜敬仰。一些古村落、古村庄,不少人家的中堂,都悬挂着“四君子”的图绘,或摆放着“四君子”的条幅,以示恪守家族祖训,严遵清净门风。

竹韵,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不凡的表述,受到永恒的礼赞。《诗经.小雅.斯干》,云:“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唐代大诗人杜甫《客堂》,云:“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绿竹筠》,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清代郑板桥一生爱竹敬竹咏竹画竹,其中,留下了很多咏竹的名句。《竹》,云:“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石》,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新竹》,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真诚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我国古代有着不少与竹子相关的历史掌故和诗文华章。“竹林七贤”,甚为著名,他们以竹林为称,啸吟山野,笑傲江湖。所谓“竹林七贤”,就是魏晋时期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东晋史学家孙盛《魏氏春秋》,云:“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称七贤。”世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松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开花,谓之“岁寒三友”。诸如“竹素”,即竹简和白绢,指的是书、史。尚有“清雅竹韵”,形容一个人具有竹子一般的高雅境界,或者形容场所居室具有竹子一样雅致的意蕴。竹子不惧严寒酷暑,淡泊宁静,是君子的化身,因此,人们常常用竹子来比喻一个人具有坚贞的气节,而且,文人墨客还常常把竹子用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

西晋文学家张协在《杂诗十首》之九中,云:“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文选.卷二十九》)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论仙》中,云:“况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唐代诗佛王维在《竹里馆》中,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代诗人许浑在《秋日白沙馆对竹》中,云:“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苏东坡在《霜筠亭》中,云:“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南宋词人蒋捷著有《竹山词》,便是以竹山命名。南宋文学家周紫芝著有《竹坡词》,便是以竹坡署名。紫芝,字少隐,号竹坡居士。

竹文化,是我国的独有现象。竹子虚心、有节、挺拔的形态特征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相一致,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象征。我们何不踏入竹韵之妙境,赏心悦目地咀嚼一番呢?

2020824日凌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