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京流放途中诗词(续)

(2011-11-17 07:00:53)
标签:

蔡京

宣和遗事

《西江月》

杂谈

蔡京流放途中诗词(续)

 

蔡京病重时写了《西江月》词一首,依《宣和遗事》本:

八十衰年初谢,三千里外无家;孤行骨肉各天涯,遥望神京泪下。

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事漫繁华,到此番成梦话。

 

大意说:我八十岁的衰老年龄刚过去,就遭流放三千里外没了家,我的家人骨肉也都被流放,孤行天涯各处,我遥望国都,思量家事国事,潸然泪下。在皇宫金殿上,曾五次拜相,在办公的厅堂中,曾十回接受皇帝派人宣读麻纸书写的诏书,给我封侯加爵。追思往事,多少繁华,如今这些则都成了梦话。

其流露的情绪是真实可理解的,詞在艺术性上当属上等。然而在王明清《挥麈录》中,蔡京这首绝命詞是: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只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词中“住世”、“ 只因贪恋此荣华”、“ 便有如今事也”等都嫌粗俗,不类诗家之作,相比之下,前者更象蔡京原作,后者似是流传中变异,也不似出自蔡京这种经历丰富复杂的人口中。读者细心体会便知,不待我言。北京大学编的《全宋诗》登的是《挥麈录》中的版本,我想最好是两种版本并登加注。

《宣和遗事》可能开始流行在南宋末元初,《挥麈录》比它早大几十年,如果《挥麈录》所载为蔡京真词,则难于理解几十年后民间话本《宣和遗事》所载为前者。可能是文学功底不错的王明清因有怨气,把蔡京词的流传中的变异本收入《挥麈录》,而社会上公认的《西江月》仍是前者,到南宋末元初为市井文人写入《宣和遗事》话本中了。

蔡京宣和二年退休,三年多后,到了宣和六年(1124)十二月徽宗在内外交困下又重新起用蔡京总领三省事,其时蔡京已八十高龄,眼花头昏,不得不以季子蔡絛代批政务,但蔡絛很快被弹劾擅权谋私,又被人揭发以推崇元祐党人苏轼和黄庭坚诗文得罪,再以劝阻其父再相又获罪,其时宋儒朱梦说有疏劝徽宗:“观蔡絛果能以国家之事言于父,其于家则为孝子,不可为逆父(不能看做逆父之罪),于国则为忠臣,不可为谤君(不能看做谤君之罪)。可谓一举而两得之矣!蔡京之有是子也,陛下当庆大臣之有子,赐手诏褒美,奖其后进可也,不应严赐贬责之,以沮忠孝!”

宣和七年三月蔡京以目疾罢职,这次任职才三个月多。南宋人笔记中颇有多人为蔡京去这场混水感到遗憾,叶梦得《石林燕语》、蔡絛《铁围山丛谈》、陆游《老学庵笔记》等书分别记载蔡京的亲人、道士、门客以各种方式劝告他及早退出政坛,并预告了灾难的到来。蔡京去做这个力不从心的事,到底是因恋栈权力和荣华富贵,还是为了报答徽宗知遇之恩,今人已不得而知。对比起王安石第二次入相后就毅然辞职隐居金陵多年,把新法政务丢给政治上已经成熟的神宗皇帝打理,终身不再出山的超脱处置,蔡京是大大不如他的这位前辈了。后人往往从中吸取教训,认为功成身退是改革者必须注意的保身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