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2011-10-01 20:22: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作业设计研究规划 |
亳 州 市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
课题批准号 |
2011bzjkt069 |
课题承担人 |
张玉礼、郑心合 |
所在单位 |
亳州市第七中学 |
亳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11年10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 2011年9月23日 开题地点:亳州市第七中学
评议专家:区教研室
汪春杰 参加人员: 陈健校长、韩承让主任、唐丽华主任
课题组成员:张玉礼 |
二、开题报告要点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实施后,不少老师在教学中仍然以“题海”作为学生作业的主要抓手。这是与新课程要求不相符合的,因此,对作业的处理必须做出改变。目前,国内外有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学工作人员正在对作业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探索,意图找到能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作业形式和新的作业评价方式,达到更加有效的评价效果,形成了一些理论和认识。本课题组参阅各种杂志和互联网上文章近20篇,经分析后认为,多数理论是肤浅的,实践性不够强,对本地教师的指导意义不大,针对性不足。为此,本课题组经过认真的分析、论证后,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能适合本校、本地区的,具有针对性的学生作业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法,以此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作业方案和评价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作业,作为学生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新课程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各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化发展。要达成新课程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的作业必须要与新课标接轨。从作业的要求、作业的形式、作业设计的策略诸方面做出变革,设计出符合学生认识心理、学生感兴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育人功能、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作业。这无疑是值得教师去认真思索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作业设计理论,写出学习体会;通过网络、期刊查阅作业设计的文章和案例,整理相关资料,树立与新课程相对应的作业设计理念,获得初步的作业设计经验。 2、调查学生作业心理和作业需求。通过个别访问、问卷调查、作业方案实施实验等方式,获得学生对待作业的心理和作业任务处理心理,探察学生的作业需求。 3、立足校本教研,深入落实课程标准,开发出实验型、实践型、基于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络学习的作业新形式,形成新形式作业的设计策略和评价手段、发挥新型作业的导向功能和学生的能力提升功能,同时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落实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作业设计实践,探究学生对于新型作业的接受程度,形成与时俱进的作业设计理念并探求有效的、长效的新型作业评价机制。 四、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都有一定的作业设计和调查能力,具备作业评价的水平。张玉礼、郑心合两位高级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李书立老师,兼任校教研处工作,有较强的工作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为本课题组的工作开展和经费申请提供保障。其余成员也都是中、高级教师,对教学工作,普遍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精,责任心强,这为该课题的有效开展奠定的良好了基础。学校领导非常支持教科研工作,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为每个学科征订了1—
2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本课题研究初拟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的论证、申报。(2011年3——4月); 第二阶段: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分学科提出作业设计方案要求并设计作业方案,作业方案的实施。(2011年5月--- 2012年12月); 第三阶段: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效课评价,提出修正。(2013年1月--- 2013年12月)。 第四阶段:研究成果汇总,写出结题报告。(2014年1月--- 3月)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本课题组成员如下:
张玉礼
李东山
1、张玉礼:课题组组长,负责人员的组织和课题的论证、申报,课题组任务计划的制定和分解,督促与指导等工作。 2、郑心合:课题组副组长,负责研究材料的收集、加工和处理,协同课题组组长和各位组员,开展日常研究工作。 3、李书立:课题组副组长,负责课题组与各级组织的协调以及课题组内的协调工作,负责科研经费的申请工作。 4、其他成员:负责课题组的分工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及相关材料、资料的收集和加工,展开有针对性的具体研究工作。 5、全体组员共同合作完成该课题的交流、讨论与总结工作。 八、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成 1、查阅文献,获取新的作业设计理念。[提供查询目录或原文,写出个人学习总结。] 2、开展作业心理问卷,写出问卷报告。[提供出访谈记录和访问问卷实证材料。] 3、编制出作业案例,评价实施效果,写出评价小结。[提交案例分析材料和交流总结。] 4、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等。[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果报告。] 5、结题:科研论文及总结报告。 九、开题前所做的准备工作 1、成立课题组;(共有17位成员) 2、查阅资料,科学选题,并对课题进行分析论证; 3、填写并提交立项申请书。
|
三、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年 |
四、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