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以道驭术
(2016-04-07 11:27:41)
标签:
转载 |
古人云道以驭术,无术之道,不成其为道。以道提升,以术落地,不可相互替代。@蝈蝈1968
对于道和术谈的最多的就是以道驭术,一般包括道,法,术三个方面的内容。
1. 道:天地运行自然规律,事物内在机理,有时候难以真正文字表达。
2. 法:理解了道的内涵后总结出来的可以表述的遵循道做事情的方法,也叫方法论。
3. 术:根据方法论做事情的具体步骤,已经在步骤中使用到的技术,叫方法论指导下的实践。
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来看,遵循规律做事情的方法就是道,因此儒家的道包括了道和法两个方面的内容,到了老子是进一步把道拆解了,更加强调了道这种自然规律很多时候不可名状,道生万物,万物运行都遵循于道。那么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方法最终都归一到道。道法术如果分为上中下三乘的话,儒家更多的是谈中和下乘,而道家更加彻底的解构到上中下三乘。
有方法论指导,我们做事情更加方便,术也可以练就的足够娴熟。但是没有真正的去参悟透方法论后面的万物运行自然规律,事物内在机理,达到人,事物,自然合一的一种状态,是无法真正领悟道的境界的。大家可以比较两个故事,对于卖油翁的唯手熟尔理解只能是在中乘阶段,而庄子里面的庖丁解牛则在上乘阶段。做事情遵循方法论很好,但是不要受到方法论的束缚,方法论本身也是道演变出来的,走到最后你发现方法论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内在机理规律完全一样,最后你领悟总结和提炼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越精华,这也是我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直以来的理解。
在易经里面谈,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这里只有道和器之分,抽象不可感的内容为道,反之为器。那么法和术很多内容则划入到器的范畴。但是对器的讨论不用这个,在这里还是用君子不器中的器来说,道法术器是经常一起谈的内容,器已经是里面下下乘的内容,我先理解为工具。为何这样说,因为器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而不是解决问题。如果问题都不知道如何解决或不清楚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一味的强调器往往落入歧途。真正懂得道法术道理的,更不会受到工具层面的束缚,只会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利用工具而已。或者是在即使没有工具能够用的情况下,我也能完成事情和解决问题。
1. 道:天地运行自然规律,事物内在机理,有时候难以真正文字表达。
2. 法:理解了道的内涵后总结出来的可以表述的遵循道做事情的方法,也叫方法论。
3. 术:根据方法论做事情的具体步骤,已经在步骤中使用到的技术,叫方法论指导下的实践。
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来看,遵循规律做事情的方法就是道,因此儒家的道包括了道和法两个方面的内容,到了老子是进一步把道拆解了,更加强调了道这种自然规律很多时候不可名状,道生万物,万物运行都遵循于道。那么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方法最终都归一到道。道法术如果分为上中下三乘的话,儒家更多的是谈中和下乘,而道家更加彻底的解构到上中下三乘。
有方法论指导,我们做事情更加方便,术也可以练就的足够娴熟。但是没有真正的去参悟透方法论后面的万物运行自然规律,事物内在机理,达到人,事物,自然合一的一种状态,是无法真正领悟道的境界的。大家可以比较两个故事,对于卖油翁的唯手熟尔理解只能是在中乘阶段,而庄子里面的庖丁解牛则在上乘阶段。做事情遵循方法论很好,但是不要受到方法论的束缚,方法论本身也是道演变出来的,走到最后你发现方法论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内在机理规律完全一样,最后你领悟总结和提炼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越精华,这也是我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直以来的理解。
在易经里面谈,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这里只有道和器之分,抽象不可感的内容为道,反之为器。那么法和术很多内容则划入到器的范畴。但是对器的讨论不用这个,在这里还是用君子不器中的器来说,道法术器是经常一起谈的内容,器已经是里面下下乘的内容,我先理解为工具。为何这样说,因为器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而不是解决问题。如果问题都不知道如何解决或不清楚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一味的强调器往往落入歧途。真正懂得道法术道理的,更不会受到工具层面的束缚,只会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利用工具而已。或者是在即使没有工具能够用的情况下,我也能完成事情和解决问题。
后一篇:[转载]经验模态分解法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