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读书笔记 |

2022.5.1
1.君子求诸己:遇到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遇到了任何问题,都会“求之于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答案、找解决方法;小人遇到任何问题,总会第一时间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找答案、找解决方法。
为什么总要在别人身上努力?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偏差。“求诸人”太简单了,只要把责任转嫁出去,然后就能心安理得了,了。但这根本不会让事情出现好的改变。“求诸己”很难,但只有“求诸己”才能真正找到事情的解决方法。
当一个人能坦诚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他就能理解自己并不能够应付世界上所有的事,才会谦逊的提升自己,通过看书和学习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君子求助己”。
2.君子矜而不争:管理自己的欲望不被外物所诱惑。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要有一颗不动心,庄重而矜持。当你羡慕的时候,能不能让自己稍微停一下,矜持一点,不要瞬间扑过去。如果你太容易为外物所动,这样就可能会被别人利用,也容易成为外在物质的奴隶。面对外物,要学会矜持,能够端着点儿,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
一群人可以一起努力的做有意义的事,但彼此之间应该是坦诚的,不需要为了维护相互的利益而结党营私。
3.不以人废言:就事论事,别给他人预设立场。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说话好听,就把他提拔起来;不因为不喜欢一个人而拒绝相信他的话,哪怕自己不喜欢那个人,他与自己的立场、观念不一样,但是如果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就要听。
4.恕:培养同理心,推己及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能够成为我的座右铭,让我一生奉行的。孔子回答:那大概就是恕吧。
恕可以结构为:如心,即如己之心,恕的核心是同理心,一种推己及人的能力。你自己不想被别人加诸身上的事情,就不要加诸在别人身上,这是伦理学的核心。
我们在评判别人的时候,要秉持一颗如己之心,想想如果是自己被别人在背后议论,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自己有同样的行为,我们会向苛责别人一样苛责自己吗?去体会他人的感受,这就是恕道。
5.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孔子盛赞、尧、舜禹。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适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对于他人,我褒奖了谁,又诽谤了谁?如果我对谁大肆褒奖,一定是经过了深入考察的。尧、舜、禹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的原因。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原则、有文化、有底蕴,就是因为有深厚的传承。
6.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做学问要有谨慎之态和敬畏之心。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我还是能够发现史书当中空缺的地方。有马的人把自己的马借给别人骑,今天没有这样的事。
后一句是衍文——抄串行了,也可以解释为:古人做学问不懂的就空出来,等着后人去填补,就像是把自己的马借给别人骑一样,现在的人就不会这么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