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读书笔记 |

2022.4.15
1.忠告而善道之: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界限感。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子贡问孔子怎样交朋友,孔子说,朋友如果犯了错,走错了路,你要告诉她,好好地去引导他,假如你说了该说的,做了该做的,也规劝了他,还是劝不住,那就别劝了,这就是分寸、尺度。如果非要长期规劝,就会自讨没趣,甚至自取其辱,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我们不要总是试图左右别人的选择。孔子能画出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2.君子以文会友:结交益友,是多么美好才。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要以学问来既交朋友,朋友的意义是帮助修炼仁德,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3.先之劳之:管理者要成为团队的表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孔子管理之道。孔子说要走在民众前面,成为民众楷模,要让民众劳作。领导一举一动,在团队成员眼中都会被放大。
子路是一个比较性急,行动力强的人,孔子告诉他,作为管理者,你不要凡事都亲力亲为,要想办法调动他人的积极性,让别人去做事情,同时,你要成为他们的楷模,把自己的德行摆正,稳稳地坐在领导者的位置上,让大家围着你去运行。
子路请孔子再多说点,孔子说“无倦”,不要按照惯性思路来做事情。
4.赦小过:允许下属犯错,是一种管理策略。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仲弓是德行科的学员,他当上季氏的家宰后,可能因为官职太大,有些无措,需要孔子给建议。孔子给了三条建议,第一个建议,先有司,要先给基层工作人员作表率;第二个建议,赦小过,是不要求全责备,要给下属试错的机会,第三个建议,举贤才。
仲弓又问如何识别人才,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孔子说,你把自己知道的人才举荐上来就好了,对于你不知道的人才,难道其他人会舍弃他们吗?
5.名正言顺:找到自己合适的位子。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事在,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出公想让夫子你来当政,你打算怎么做?孔子说,必须先解决名分的问题,把父子、祖孙的关系理顺,不先解决这件事,其他事情就做不了。子路说你这个人也太过迂腐了,这跟正名有什么关系?子路特别莽撞的顶撞了孔子。
孔子说,你这个人真是粗野,一个君子,对某件事情有疑问,就把它放在一边,先不要急着发表意见,因为不懂的事不能乱说。如果名不正,连自己的位置在哪都说不清楚,那么说出的话,凭什么被别人信服?凭什么来发布政令?如果连事情都做不好,礼乐怎么可能建立起来?没有礼乐,法律、法规都无法落实,刑法、判断都无法得到大家的尊重。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合适的法律、法规、法治政策,这个国家就会混乱的,这时候,老百姓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一定要把每个人的名分说清楚,谁到底是做什么的,当一切能够讲明白时,你说出来的东西才能实行。
君子对自己要说的话,要做的事,不能马马虎虎,不能模棱两可。
6.樊迟请学稼:学习要根据自身情况定位。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我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做了一个地方官,他跑来请教怎么能够把庄稼种的更好?孔子说你问错人了,我不如农民。樊迟一听孔子不愿意谈这个话题,但他没有走,接着问,那你会种菜吗?孔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碰了钉子走了,孔子的气还没消,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批评樊迟的目标怎么定的这么小,没有什么大格局。
儒家讲究的是礼乐和教育,樊迟作为管理者,不应该去种地,而应该先学礼,便会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如果领导者讲究有道德操守,老百姓就愿意听话,莫敢不服;如果你守信用,讲信用的话,老百姓不敢不用情,就会变得诚实可靠。好礼、好义、好信做好了,老百姓自然会拖家带口的到你的辖域来生活。
领导者思维是如何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如何让大家抢着把活儿干了,让社会不断地涌现出更多的积极的、愿意解决问题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