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读书笔记 |

2022.3.10
1.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为什么孔子绝对不谈论天道。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孔子的文章谈论的基本都是现实世界,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治国、理政、收税等事情。关于人性与天道的讨论,关于宇宙是如何运行的,关于地球到底是圆还是平的等这样的话题,子贡从来没有听孔子说过。
孔夫子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他对于形而上的东西,总是有一种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态度,他觉得有些事可能有,也可能很重要,但是因为自己不清楚就不说。
孔子认为,无论人死后是否还有灵魂,对这个社会都会产生动荡,他的言论会影响人们的行为,让人们做出不当的事,既如此,孔子只好“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2.唯恐有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新鲜事物。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一听到好的观点和说法,就马上去做,并且还没有做到位时,就不会再去听新的学问。
当你听到某个道理或者方法很好的时候,你需要慢慢做,慢慢琢磨,慢慢练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还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更好的道理和经验。一点一点来,不要想着立竿见影、立地成佛。
当一个人缺乏自己的判断,没有独立的见解,不经过深思熟虑,听到了就立刻行动时,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一个人听到很多有用的道理,但像冉有一样,琢磨来琢磨去,迟迟不行动,肯定不行;一听到就去做,发现不合适,再朝令夕改,像子路一样也不行。中庸之道是你要有自己独立而清醒的判断,要有耐心,同时还要果敢,将这些能力综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
3.不耻下问:内心强大之人,才敢于放低身段。子贡问曰:“孔子文 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死后的溢号叫“文”,为什么给他“文”这个字?孔子的回答是:据我观察,他本身就天资聪慧,境界颇高,而且特别好学,如果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他甚至能够像比她身份低的人请教。
“不耻下问”的技术难度并不高,但想要真正做到,一个人的内心要足够强大。孔子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提示子贡:你有问题别只知道问我,要和更多人去探讨和学习。
4.有君子之道四焉:四条管理之道。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孔子评论他符合君子的四种道德——其行己也恭:恭是对自己,是指一个人端端正正、和颜悦色、气定神闲的样子。子产能够做到很端正。
其事上也敬,敬是对别人,是指一个人对上级尊敬而谦逊的态度。子产对君主的态度很恭敬。
其养民也惠:子产重视老百姓的福利,知道怎样对老百姓好。
其使民也义:子产知道怎样合理的使用老百姓的时间和精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