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喻伯军讲座:《抓住学科特点 实施好课堂教学》实录
(2012-08-11 17:43:38)
标签:
喻伯军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好课堂教学教育 |
分类: 专家讲座 |
主讲专家:浙江省教研室初中科学教研员
特级教师 讲座时间: 2012年8月10日 讲座地点:浙江外国语学院 培训名称:浙江省第三期高端培训班第二阶段培训 讲座内容: 一、抓住学科特点 实施好课堂教学 科学教师的主要阵地在课堂。 科学课堂的特点是什么? ◇开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这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没有观察与实验的科学课堂,学生不喜欢、会排斥。 ◇因为观察和实验,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使学生以证据与逻辑的协调方式,更加有效地形成科学概念,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 常见的现象:小学里的一段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科学课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科学课 生1:可以做实验 生2:实验有趣 生3:最喜欢实验 学生最不喜欢的科学课 ◇从不做观察和实验的。 ◇从不到实验室上课的。 ◇把科学课当语文、数学课来教学的。 我自己在小学上过的课,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做木槿花的茎插在墨水瓶里,说过一会儿看茎变红。我们就一直盯着看,熬到下课就跑上去,看到茎果然变红了,这是我小学里唯一的一次的观察实验,至今记得,而其它背过的东西基本都忘了。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 几年前我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省里的老师:我要把我们的科学老师杀了,因为他把我们的兴趣教没了。”调查后发现:这位学生提到的教师还是专职老师,而每次上课前学生排队去实验室,教师就会叫他们回教室上课,每节课都是看书、做作业、校对作业、看科学书,这样上课上了一个月后学生实在忍受不住了。现在初中的科学课,做练习比较严重,学生厌。 ◇高中生也很感兴趣有观察实验的课。 有位高中生参加德国老师的生物课后兴奋,说是整节课都做实验,其实只是根据教材里一个个做下去,老师在旁边不停地指导,但这位高中生很感兴趣。 观察实验是科学课的主体 ◇观察实验是科学课的灵魂。 ◇是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科学课的底线 (我们的学生花了太多时间做练习!) 科学教学的原则: (1)牢固树立科学课必须要有观察实验的思想。 (2)尽量做分组实验,不得已做演示实验。(做演示实验的,心里应该感到惭愧。) 为什么必须开展观察实验? ◇学生兴趣决定 ◇学科性质决定 科学的特点有哪些? (1)科学是一个实证的过程。 科学知识可证实的、可证伪的。 科学过程可重复、可检验。 (2)科学知识是符合逻辑的 科学知识可推理获得的。 (3)科学的结果是有局限性的。 是当时最佳的结果,是可以发展的。 回顾“周老虎”事件 ◇怎样判断野生华南虎的存在? 活体(没有!)、标本(没有!)、遗留物(没有!)、照片、痕迹 ◇凭几张照片能否确定野生华南虎的存在?只能说有可能,最后还是要以活体的存在为依据。 人们是怎样质疑的? ◇植物与老虎不相称(植物学家提出) ◇年画虎(网友) ◇平面虎(用科学手段测量与计算) 最后公安机关怎样认定其假的? ◇展示拍照用的年画虎 ◇还原拍照的场景 ◇出示虎爪模型 ◇证人 从科学的角度看“周老虎” ◇关键词:证据! ◇怎样的证据才是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结论应该建立在怎样的证据之上? ◇质疑精神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们的学校科学教育是否应该关注此类事件? (这些重大事件可以及时引入课堂,进入学生的视野。) 科学家的实证:哈恩的疑惑 慢中子的能量这样小,怎么能够将铀原子核打碎呢? 迈特纳分裂核的猜想(波尔成为核裂变),迈特纳的侄儿着手验证这个想法。 当波尔开会时把弗里希的验证结果公布时,引起了轰动,有的人连报告也没听完就回去做实验了。 为什么飞碟得不到科学界的认可? ◇因为它经不起检验 ◇因为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为什么常温下核试验得不到承认? ◇因为没有第二个科学家做成功实验 阿基米德的“死光”传说是否真实? (阿基米德利用镜子光线,逼退罗马军队) ◇传说如何破解? ◇国外有电视台组织人员做实验后认为:只是传说。
科学教学应该体现科学的特点 ◇实证意识:讲求证据、实事求是 ◇逻辑思维:符合逻辑的思考 ◇质疑精神:能够提出独立的观点 在科学课中,这三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最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实证意识是学生学习科学中最重要的品质。 ◇需要在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中逐步形成。 ◇表现为以事实为基础,以证据说话。
【案例】指纹“破案”(小学科学课) 情景:一只打破的玻璃杯。 线索:杯上有一个清晰的指纹。 任务:利用所学知识找到“嫌疑人”。 方法:把每个人的指纹拓印下来,进行对照,确定“嫌疑人”。 结果:“破案”成功。 这节课的优劣十分明显 优点:找证据,学生兴趣浓。 缺点:运用证据太不严密。只凭指纹有点像了就下结论是“嫌疑人”太不严密。其实,公安局运用指纹破案是很慎重的,每条纹路的都要对过,用专门的工具的。
【案例】磁性真的消失了吗(初中科学课) 有位老师为了证明磁性消失,把吸引着的1-2枚回形针轻轻一抖,回形针自然没有被吸住。 这个环节的问题在哪里?老师不实事求是,在证据上作假。不想让学生获得错误的知识但采用了错误的过程,对科学的性质理解不够。
理性思维的人注重证据 俗话说:“胳膊比不过大腿”,不见得(看图片)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符合逻辑地思考,是科学的重要特点 一个值得思考的笑话 “树上有10只鸟,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假如我们真的碰到了这样的思维严密的学生,会怎样对待?这样的学生应该呵护。 【案例】是盐水吗?小学科学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一定是盐水吗?(学生对结论的不断修正,思维再发展) 能使马铃薯沉下去的液体一定是清水吗?(继续研究,思维再向前一步)
(三)呵护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它往往引发更深刻的思考。它是科学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案例】世界上真的有两片相同的叶吗? 书本上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但是学生不相信这样的结论,学生提出来要找许许多多的叶子来验证!老师满足了学生的愿望,跟孩子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最后真的找不到两张完全相同的叶。 老师的疑惑:为了得到这个结论,花了这多时间与精力有值得吗? 这个结论的意义: 这个结论是属于孩子们的真正的科学结论。 这个结论所蕴含的价值远远超过知识 这个结论包含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态度。 这个结论保护了孩子的科学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这样做? 时间不允许、教师的经历有限。 因此要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活动。要有取舍。(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大家关心的就全班做,只是个别学生关心的,就课外指导。)
二、省教研室开展的几项工作 ◇研读新修订的课标,把握学科发展方向 ◇学科教学建议推进,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建设学科骨干团队,推进学科教学发展 课标提倡的科学教学发展方向 ◇围绕概念组织教学。 ◇倡导探究式教学。 ◇发展“四个基本”。 四个基本: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学科思想(大概念) 推荐书籍:《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 这里的“大概念”可以理解为“学科思想”。以学科思想统领我们的课堂教学。 有14个大概念——科学概念。 如何在课堂教学把握大概念 ◇心中有学科思想(大概念)。 ◇教学中围绕具体科学概念(小概念) 探究式教学成为我们的选择 ◇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学科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最好的形式。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儿童学习的心理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学习科学的方法。 ◇从科学课的特点看:探究式教学更能体现科学课的特点,更能体现科学教学所追求的科学素养。 探究式教学是怎样的? ◇非灌输式的。 ◇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历的。 ◇学生通过问题和证据建立联系,形成概念的。 (例如跳绳,只是教师说并演示怎么跳,这不是探究式教学;只是学生自己去练习、比赛等活动,也不是探究式教学;只有提出问题研究怎样跳得快,再去尝试并得出结论,这就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不是唯一的选择 其它学习科学的形式也应该得到重视。如:阅读、视频、课件、游戏、讲解、使用第二手资料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修订学科教学建议。(大家可以去省网站学科协作组去参与) ◇配案例丛书。(教师们可以去准备:对以前发的每一条教学建议,配上相应的案例)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县的调查结果) ◇缺乏课堂教学所需的器材。(90%的教师认为) ◇缺乏专职科学教师。(40%的教师认为) ◇教师本身素质欠缺。(25%的教师认为) ◇学校、家长不重视科学课。(11%的教师认为) 器材是个重要问题 ◇器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学生没有课本仍然可以上好科学课,但是没有器材就很难上好科学课。 ◇一套好的器材可以成就一节好课。(例:轮轴的研究、stc的配套材料) ◇要研究探究所需的材料。 (时间空间与经验的交换。) 研究教材举例1:前后对照 把握学生以后学习的方向和宽度 小学教材的要求是什么? 初中教材的要求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例如:温度计、月相变化) 研究教材举例2:历史研究 例如:《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这个内容在不同版本教材的异同。 研究教材举例3:国内外教材研究 研究教材举例4:研究单元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积累直接经验 ◇过程和结果并重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 ◇安安静静搞研究 ◇随时记录 ◇多合作少竞争 学科团队建设 ◇以课题为纽带组建学科团队 ◇以网络为载体建设学科团队(例如:浙江小学科学网、论坛)
(记录: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