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理脾胃是应该注意什么呢?胡维勤指出应该脾和胃两者都兼顾

(2013-03-28 10:52:25)
标签:

中医治脾胃

脾和胃皆顾

胡维勤教授

中医养生

分类: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胡维勤教授指出: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不要单独照顾脾,或单独照顾胃,而是要把脾和胃两者都兼顾到了,才会让我们的一生成为一次完美的旅行。

  生活中我们形容两个人之间交情深厚时常用一个词,那就是“肝胆相照”。从中医角度来看,肝与胆是相表里的,二者真的是相互照应,和谐共存的,一旦一方有了病,都会影响到另一方。

  同样,我们的脾和胃也是相表里的,正如“肝胆相照”一样,脾和胃也是相互照顾的。因为胃生了病会伤及脾,脾生了病也会伤及胃。可以说,人体的后天营养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和胃的共同作用。

  《脾胃论· 脾胃胜衰论》中说:“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

  《黄帝针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与古人相比,现代人的饮食变得越来越不节制了,或饥一顿饱一顿,或凉一口热一口,这样很容易出现胃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指出:“面热者足阳明病。”大家可以看看胃经经脉循行图,是不是胃经有一部分循行在面部?因此说,面红发热多是胃经上的问题。胃一旦生病了,受纳的食物就会大大减少,脾就不能把更多的水谷精微运送到全身各处,全身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自然就会生病。

  《脾胃论· 脾胃胜衰论》还说:“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就是说,现代人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注意休息。也许有人会说:“老板天天让我们加班,我们也没办法啊?”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价值最大化,但员工是人不是机器,你有权利有理由让自己得到一定的休息。

  从中医角度来看,过度劳累会伤脾气,脾气亏虚,脾的运化无力,就不能很好地为全身各处运送水谷精微,于是就会出现犯困身上没劲儿,四肢无力,大便泄泻的情况。脾一旦生病了,胃就不能自己正常运化津液,也就跟着出问题了。

胡维勤教授指出:所以我们在调理脾的时候还要注意胃的养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