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季脾旺不受邪加上脾胃调养可以“治未病”

(2013-03-28 10:06:51)
标签:

脾宜升则健

健脾养胃

胡维勤

中医养生

分类: 每日养生
脾胃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 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即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饮食人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所以脾胃失和就会危机全身脏器。

胡维勤教授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这说明了在一年四季中,如果我们的脾胃的功能旺盛,就不容易受到病邪的危害。可以说,养好脾胃是“治未病”的关键。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很多患有肝病的人,他们不是面黄体瘦,就是食欲不好、全身没劲儿……这是什么原因呢?从中医五行来看,肝属木,脾属土,如果我们肝气郁结,肝火太旺,就会出现肝对脾克伐太过的现象,导致脾气亏虚,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没劲儿等问题。因此,我们在治疗肝病时,先要养好脾。

  《金匮要略》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也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肝病最容易传脾,为了防治肝病,我们应“当先实脾”。“实脾”什么意思?就是“使脾气充实”,脾气充实,可以防肝病传给脾,也有利于肝病尽快痊愈。

  有样一位女性患者,34岁,自诉有过一次人工流产史,可是自从那次流产后,她的月经就开始提前了。每次来月经时,刚开始血量比较少,颜色发黑,有血块,而且肚子疼得厉害。两三天后血量渐多,十余天才结束。我发现其舌淡红苔白,脉左弦细,右濡弱。

  这其实是血不濡养肝,使气血相争所致。中医认为,月经病的发生多是肝郁气滞、气滞血淤所致。后来,我采用“治肝者当先实脾”之法,为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观其一角而窥其全貌。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我们可以看出,五脏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系通常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来说明。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在治疗时我们应同时予以防治,这也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还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就是说,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善治没有发生的病。

  中医“治未病”包括三层含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第一层含义:未病先防。意思是说,人应该在没有得病时候积极防治疾病的产生。能治这种没有病的病才是最好的医生。生活中我们如何防病呢?《黄帝内经》中给了我们详细的介绍:一方是“顺应天时,天人合一”,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另一方面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结果。

  第二层含义:既病防变。得了病后一定要积极治疗并预防其发生传变而加重。“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便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再比如说,糖尿病是现代人常得的病,其实本身这个病没什么大不了的,它的并发症才是真正可怕的。可是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重视既病防变的思想,导致糖尿病出现了并发症。

  第三层含义:病后防复。病好后得防止它再复发。生活中,很多人有点风吹?动就容易感冒,反复发作,这就是没有做好“病后防复”的工作。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对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呢?

  《金匮要略》在“治未病”中强调脾胃的重要作用,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这说明了在一年四季中,如果我们的脾胃的功能旺盛,就不容易受到病邪的危害。可以说,养好脾胃是“治未病”的关键。

  生活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脾胃的重要性,平时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及早预防,这样我们就可以“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胡维勤教授提示:生活中我们在饮食上注意对脾胃的调理,脾胃好了,才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