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教学的核心是“课堂四个环节”
(2014-05-02 08:37:52)分类: 王奕标原创论文 |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
在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阶段,学生得到的是“碎片化”的知识。一门学科来说,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是需要整合成整体性大的知识模块的。另外,课前学习的东西,毕竟还是初步的表层化的,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内化。这个整合和内化的过程,主要依靠在教师引导下在课堂经过互动和协作完成。如果说课前的学习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志的话,那么对于习惯于传统“传道授业”的教师,要适应和掌握翻转课堂的互动和协作活动,是最考验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的。课堂上,师生共同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商榷、研究,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笔者认为,翻转教学的课堂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个环节,学生陈述旧问题,提出新问题,教师整理新旧问题。上课的第一个阶段,学生先根据老师提出的课前要求和问题组,陈述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希望同学和老师给予帮助和解答的困难和疑问,再提出新发现的问题。教师整理旧问题的疑问和新发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和解决。由于长期的传统教学形成的个体性格和思维习惯,学生可能既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有问题,也不善于质疑和发现新问题,因此,这是翻转课堂最难的一步,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鼓励,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引导发散的思维方式,教会学生找问题。教师整理需要小组讨论解决的问题,可以请同学帮助,与同学一些来挑选和决定最重要、最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精选问题,既考虑到问题的重要性,还要考虑时间的限制。
第二个环节,小组解决问题,形成小组答案和意见。小组讨论可以先解决本小组同学陈述和提出的问题,再讨论和解决其他组同学的问题。这样更容易入手。如果对要讨论的问题不够清楚,还可以请提问的同学再陈述一遍。然后开始讨论其他同学的问题。形成小组答案和意见。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提出,要求帮助和解决。按照“人人参与”和“轮流坐庄”的原则,确定全班研讨会的发言人。在翻转教学实验初期,可以请表述能力强的同学代表发言,以对其他同学起到示范作用。在后期阶段,一定要注意全体参与性,保证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和参与机会,避免某些同学的意见和机会“被代表”。
第三个环节,全班研讨,各小组主题报告。全班研讨,需要教师进行组织,必要时教师可以加以补充意见。但要避免教师过于主导,将研讨会变成教师“一言堂”。
第四个环节,教师总结,布置新任务。最后阶段,教师对同学的意见归纳和补充完善。对某些错误的答案,教师要进行更正。对不完善的解决,教师要进行补充。但对某些开放性的问题,并不需要“统一认识”。教师对学生完全任务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掌握的和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以及可以拓展和深化的东西进行分类,进行而设计课堂教学新方案。最后布置下一次课需要观看的视频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