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瓷器中宝石釉是存在的

(2013-10-20 09:16:03)
标签:

转载

   根据我国诸多文献记载,宝石秞创烧于南宋修内司郊坛下别立新窑,又称内窑。这里首先要认清官窑的概念,是指官方烧造瓷器,并非某个窑口的概念。有人认为是铜红釉,那只是一个借口,用铜为着色剂是烧不出纯红色瓷器的。乾隆御制诗:「宣德年中冶,大和斋里藏。抚摩钦手泽,吟咏识心伤。润透朱砂釉,盛宜铲瀣浆。如云僧帽式,真幻定谁常。」「干隆孔未仲春月御题」钤印二:「古香」「太璞」。乾隆爷明确记此品为朱砂釉。《天工开物卷中》也说:“凡宣红器。乃烧成之后,出火另施工,巧微炙而成者;非世上殊砂,能留红质于火内也。”这里也记载了朱砂釉无法与宝石釉相其并论。古文献记载并非空穴来风,诸多文献明确记载宝石釉瓷器是存在的。清初程哲著《窑器说》的记载曰:“宣窑之祭红杯、盘;有通体红者,有红鱼者,有百果者,有西宝石垩涂烧者,其宝光凸起,紫黑者火候失也。”这里清初程哲著《窑器说》中明确记载;宣窑的祭红杯、盘,宝石釉是西宝石垩涂烧者,其宝光凸起。《飲流齋說瓷》說胎釉部分:“今之所贵於世者,其寳石釉乎。凡深红、鲜红皆有寳石釉在内,不惟红而已。若綠、若蓝、若茄紫各色,亦皆有之。而世俗,則專属於深红一種也。清初颜料,大都明代所遗。其火红、大綠均,非後来所有意者,其亦糝入寳石等料乎。”古人说宝石釉不止深红一种,但古人专欣赏深红宝石釉。不懂的以为霁红就是宝石釉,于是查找到《景德镇陶录》中“配合釉料:  霁红釉(用红铜条、紫石英合成,兼配碎器、宝石、玛瑙)。霁青釉(用青料配釉合成)。”所使用了红铜条作配料,但他万不知这配料是兼配在碎器、宝石、玛瑙等器上的。古人用红铜条、紫石英合成,这类配料是用于仿制宝石釉,在本色釉上所产生的退变较果,俗称窑变。古人历代追仿,无法仿制霁红窑变釉,就使用了红铜条、紫石英合成。因为真品霁红窑变釉,是在一种特制白瓷上产生的。这类白瓷上装饰有宝石釉纹饰,在制作宝石釉纹饰时,宝石釉温度很高,致使这类白瓷釉面退变,出现幻色或红或黄或绿,有如朝霞霁色,如同彩虹。《景德镇陶歌》烧制霁红的介绍:“白瓷烧出彩红来,五色成窑画作开。”《饮流斋说瓷》:“宣德发明祭红,乃祭郊坛用品所创之色也。又称霁红,谓如朝霞霁色。”这里记载宣德发明祭红,是乃祭郊坛用品所创之色也。郊坛用品所创之色,是修内司郊坛下别立新窑,当称内窑后称均窑。这正好印证了乾隆丙午御题:“均窑都出修内司,至今盘多碗艰致;内府藏盘数近百,碗则晨星见一二;何物不可穷其理,碗大难藏盘小易;于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这就是说,均窑与官窑都是出至修内司。均窑盘小易藏,官窑碗大难藏“碗大难藏盘小易”。

   不是盛传均窑出至均州吗?你有所不知。方以智在《物理小识》“窑器本末”中记载:“柴、汝、官、哥、定,宋窑之名也。元美曰柴窑,柴世宗进御。叶窴言,钱镠烧。陆龟蒙咏,越窑夺得千峰翠色来。则唐有矣。定州白磁有芒,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均州五色皆汝之类也。江南处州龙泉有窑,政和间京师自置官窑。南宋邵,成章提举,内窑号,邵局最佳。余则有乌泥、余杭、续窑、枢府窑之类。陆文裕曰,宋处州,章生一生二,兄弟至龙泉之琉田窑。而生一陶者,百圾碎而色淡,故名哥窑。”记载明确提及南宋修内司邵均州、处州兄弟至龙泉之琉田窑。宋代人顾文荐的《负暄杂录》“窑器、陶器自舜时,便有三代迄于秦、汉,所谓甓器是也。今土中得者,其质浑厚不务色泽,末俗尚靡。不贵金玉,而贵铜磁;遂有秘色窑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者,不得臣庶用,故云秘。陆龟蒙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霄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知唐世已有,非始于钱氏。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厚。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内窑),亦名官窑,比旧窑(官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姚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坦斋笔衡》书中记载:“政和间就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内窑),比旧窑(官窑)大不侔矣。”郊坛新窑就是召均州、处州兄弟所烧。修内司召章氏兄弟俩烧造瓷器,在郊坛下别立新窑,创烧了均瓷。兄弟俩一个在均州,一个在处州。均瓷是一套组合件,数字记号一为哥窑,数字记号二为弟窑。哥为私造,弟为官造,这里指的是均瓷组合件。均瓷是修内司仿柴所创烧的,与先烧的官窑完全不同。均瓷是数字记号二的瓷器,由于所用的源料过于充足,所剩下的料由哥窑烧成了数字记号一瓷器。一二瓷器是二种完全不同的瓷器,组合成一套。章氏兄弟的姓氏姓江,章氏是指章款上的姓氏,后景德镇人称其为江器。《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卷二十八◎非程文“依永嘉县尹(林泉生)之门,江郎兄弟(辉、晃,建宁)。”江郎兄弟是林泉之门,洪武钧瓷仿烧均窑使用的也是林泉制式法。《景德镇陶录》[清]蓝浦 著卷八:“琢器之式,有方圆、棱角之殊制。画之方别采绘,缕、雕之异仿旧,须宗其典雅。肇新务审,其渊源器。自陶成规矩,实遵古制花同。锦簇采色,胜上春壹。观、哥、汝、定、均抔汗之仪,则非远。水、火、金、木、土,洪钧之调剂维神,或相物以赋。形亦范质,而施采。功必藉夫,埏埴出;自林泉制,不越夫。罇、罍重均,彝鼎、炉烟、焕色虽瓦,缶亦参槖。钥之权彩,笔生花即;窑瓷可验,交明之象。”上述洪武钧窑调剂采用了水、火、金、木、土的思想配料,施彩的技法采用了林泉制式。“钥之权彩,笔生花即;窑瓷可验,交明之象。”后仿者即然有了钥匙开启权之彩,自然笔下也能仿出按需之花,烧出的花样色彩可按明代之样通过验收。只有修内司郊坛下别立新窑(均窑)和洪武钧窑,才是真正使用了林泉制式,宝石釉江器。《景德镇陶歌》“瓷有窑惊等政庞,未如硬口足摧撞,饮羊俗革关风教,莫更欺人卖过江。”明朝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少卿的王世懋有《窥天外乘》一卷,该书记录作者见闻,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史料。其中有记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窑器的文字如下:“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骔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里记载了,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御厂生产的一种瓷器,上面以骔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骔眼是特征,甜白是工艺,苏料是装饰,鲜红是红宝石作彩。《飲流齋說瓷》說彩色部分:“永乐影青一种,瓷质极薄,雕暗龙花。表、里可以映见花纹,微现青色故曰影青。陶雅:称为绝品。迴非雍、乾所及,或又谓此等影青,决非永乐,乃嘉靖瓷而书永乐款者。亦有雍窑书永乐款要之,永乐于明代宝彩瓷,始盛之时也。”也就是说,均窑、钧窑是一种宝彩瓷。

   北宋大史学家欧阳修的《归田录》书中在谈及“汝窑花觚”时写道:“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复)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金洁,华胰光暗滋;旨弹声戛玉,须插好花枝。”
   宋代人顾文荐的《负暄杂录》关于窑器:“陶器自舜时便有,三代迄于秦、汉,所谓甓器是也!今土中得者,其质浑厚,不务色泽,末俗尚靡;不贵金玉,而贵铜磁;遂有秘色窑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者,不得臣庶用,故云秘。陆龟蒙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霄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知唐世已有,非始于钱氏。”唐高祖李渊武德在位9年,九秋风露是指高祖在位9年烧造的窑器,俗称铜瓷。钱氏越窑开始仿造出千峰翠色来,俗称秘色瓷。这充分说明柴荣所御批的“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是针对汝窑而言。所谓柴窑是指唐代武德年间所造的铜器窑,俗称铜瓷。这类铜瓷只是柴荣收藏过而已,于是才有柴荣所御批的“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汝窑。在这之前,钱氏越州烧进者,也有仿烧过,俗称秘色器。《负暄杂录》的“不贵金玉,而贵铜磁。”《归田录》的“以金饰为器”这类铜瓷才是后人所谓的柴窑,是指唐代武德年间所造的铜器窑,俗称铜瓷。这类铜瓷,是因唐武德年间宝库起火,将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在一起,因此下令作釉烧瓷。其釉色青如天、明如磬。柴窑周氏造于汝州,汝窑颇仿佛(复)之,瓷值千金。《南窑笔记》载:“柴窑周,武德年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出,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妙四如。造于汝州,瓷值千金。”妙四如的明如镜、薄如纸,是来至昌南镇瓷名天下的钧瓷。《景德镇陶录》载:“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唐初武德年间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这类假玉器就是前面谈到的铜瓷,胎骨如铜釉质如玉的玛瑙釉,后世称为柴氏窑。南宋郊坛下官均窑仿烧柴窑,《飲流齋說瓷》之說窑部分中:“均窑之天青色者,世人呼为月白,盖仿柴之雨过天青也。紫釉而无蚯蚓走泥纹者,殆不如月白而能匀润。然人恒,往往重紫,而轻月白,所谓病習者非耶。”《匋雅》(清)陈浏着:【卷下匋雅八】“宋均之均,通作钧;以其,出自钧台也。惟均字沿用己久,是以今世新窑款,称钧窑;均制,实不可通也。若书作宋钧,人反不知谓矣。”这里陈浏明确指出宋均与钧是不能相其并论的。【卷下匋雅十九】“有一种翠地紫纹之垩,质细碎若鱼子,或若鸡翅木之纹理,市侩强名之日均釉;殊可憎也。”知道作者为什么憎也?因为细碎若鱼子才是均釉,而鸡翅木之纹理是钧釉,不能混为一谈。均釉是宋,而钧釉确是明。
下图为大明宣德的朱砂釉:

http://bbscache3.artron.net/forum/201310/18/110956s45s24pl2i03yv20.jpg

下图为均窑的宝石釉:http://s15/mw690/8ccf505cgx6DyqmrYTAae&690

http://s9/mw690/8ccf505cgx6Dyqx60Gcd8&690

http://s13/mw690/8ccf505cgx6Dyqzlky8dc&690

http://s14/mw690/8ccf505cgx6DyqAU9Qh0d&690

http://s10/mw690/8ccf505cgx6DyqCrlpvc9&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