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印象和课堂评价
(2011-11-13 10:24:42)
标签:
杂谈 |
浅谈《秋天的雨》课堂印象和课堂评价
学校组织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有声有色地进行着。我谈谈自己对喻剑锋老师讲授《秋天的雨》的课堂印象。
这是一篇想象奇特、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抓住秋天的特点,写了秋雨到来后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喻老师先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到有声有色的秋天,教学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即“出示目标,自主研读”、“检查识字,调整目标”、“自读课文,合作探索”、“师生交流,品读文本”“总结归纳,拓展想象”、“当堂测评,及时纠正”。重点设计以“读、说、议”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齐读、小组赛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然后在说一说,议一议。从而在读、说、议中感悟,读、说、议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同时,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课堂上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状态。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在个别环节的设计上还欠妥当。下面我从优点和缺点及改进建议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优点:
1、多媒体播放秋天的雨景,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画面内容,以及交流、赏析有关秋天的图片、文章、诗歌等,引起了学生对秋天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想象,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2、“自读课文,合作探索”环节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跟着作者的思路,整体感知文本,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情景中。在引导学生赏读句子时采用了齐读、小组赛读、之命读的形式赏读。使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了学生喜爱秋天的情感。
3、“师生交流,品读文本”环节
在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享学习成果,探究疑问。而后教师引导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朗读、感悟,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借助想象,借助动作,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以想带读,以动带读,把句子读活。进一步表达自己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本文的重点句式它把什么颜色给谁,进行了朗读指导,并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
4、“总结归纳,拓展想象”环节
“秋天是迷人的,它有着缤纷的色彩,有着累累的硕果,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秋天的画,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从而启发学生把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学会创作,学会想象,在展示作品的同时取长补短,得到提高。作业的布置,便于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缺点及改进建议:
1、对学生朗读评价语言显得单调。今后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2、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时设计过于简单,如果能把老师对学生看图说话的具体要求写出来,更便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学生在感受秋意之美,积累好词佳句方面掌握较好。但一堂成功的课,还应调动起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这样的手、口、脑的结合,才使学生的学习更扎实,知识更巩固。而本节课,就显得动口有余,动脑不足,动手缺乏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把学生读文的时间缩短,感悟的时间缩短,而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仿写文中优美句段来进行读写训练的时间再拖长一些,为中年级的写作指导打好基础。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不够,还没有做到大胆放手。
“实践出真知”,今后我会多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总结和反思自己在教学的不足,不断锤炼自己对课堂进行状态的敏锐感知能力,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