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脑与认知科学的英语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宏观篇)

(2015-01-12 16:10:34)
标签:

杂谈

@北外李晨 老师按:时至今日,教师有教师资格认证、教材也一直在修订更新、各省市各学段的教研组也不断地打磨教案、学习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好老师 好教材 好教案 好学习方法" 并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呢?难道一切的问题都只因测评方法的反拨作用太大?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下文是我基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定名为“宏观篇”,我还会就具体的英语教学问题写“微观篇”),抛砖引玉,和朋友们一同探讨在研究“两脑”的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该何去何从?】

一、背景
21世纪的科学研究主要是“两脑”(人脑、电脑)的研究。电脑技术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人脑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而且从医学的角度,分子、细胞和网络层面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和深入,但是对于需要较多脑区参与的高级认知功能(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等)的认知却刚刚起步。

实际上,对脑与认知科学而言,内涵和外延何其丰富,下图表明了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内容。由此可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后谈论“学习”二字,思维的边界必须延展到教学之外。
http://ww1/large/908bfc35jw1eo6lqdjf8qj20b40crt9v.jpg从国家战略布局层面,研究脑发育、可塑性与人类智力的关系已经写入了我国《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
http://ww3/large/908bfc35jw1eo6lwbnu3wj20ru0kswl1.jpg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将直接决定中国未来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英语教学法
我一直喜欢在微博上发布英语教学法相关的资料,但是我自己教书这些年,对英语教学法这个命题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理论对实践确实有指导意义。下图所示的各种教学法,每一种在问世时都引起学人的共鸣,相关的实证研究随之而来,并触动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最终受益的都是学生。
http://ww3/large/908bfc35jw1eo6m2090b0j20s70kyajm.jpg说到教学法让我“恨”的地方,恐怕是那句老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或者“Teaching is an art.” 也就是说,一旦走上教学的道路,就要时刻铭记所有的方法和理论都是建议性的,具体在教室里该怎么做,只能靠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永不停歇,想方设法让自身充满正能量,才能在三尺讲台上有所作为,the courage to teach is rooted in the wisdom of living——
http://ww4/large/908bfc35jw1eo6makegqfj20nw0hotco.jpg然而,人非圣贤,教师的生活也不可能总是充满阳光,所以“教学法”的探索之路虽然不能说是荆棘密布、举步维艰,但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信心,这一点我想同行们都深有体会。

三、学习理论
基于我对“教学法”的爱与恨,我决定跳出教学法研究的小圈子,试图从更广的学习理论视域来寻求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办法。丹麦学习理论家Knud Illeris的 How We Learn 一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该书(英文版)于2007年发表,对学习理论做了详细的分析,下面的8张图就是这本书的精华概要——
http://ww4/large/908bfc35jw1eo6n1k2dgqj20qo0k041f.jpg我想请大家关注最后这张图。该图最后一点里提到的“semi-automatic defence”在我看来尤为重要——为什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来决定接收或屏蔽信息。

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之一,就是营造一个让学生不去屏蔽新信息的、能够让学习发生的环境。

四、脑科学
上面的8张图中,每一个要点都有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接下来的一些要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但目的都是为了上述学习理论或教学法找到脑科学依据。

【关于人脑的基础知识,看几张图——

1、知识--人脑中的神经网络

4、一些启示
5、早学英语,节约大脑

http://ww2/large/908bfc35jw1eo6qj2m27zj20s40kutej.jpg6、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大脑潜能的深远影响

四、基于脑与认知科学的英语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
【Brain-based Teaching/Learning 的大前提是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非一成不变的。例如我们往往习惯将学生的语言水平定性为好中差,但实际上每个学生的现状都是动态平衡的,不能一概而论。请看传统的教学观和发展的教学观之间的对比——

1、基于脑与认知科学的12条学习规律
2、20条促进树突生长的教学建议
3、Recursive Hierarchical Recognition (这是Rosetta Stone、DynEd语言学习产品的设计理念)

4、蓄意学习(conscious learning)vs. 潜意学习(unconscious learning)
http://ww3/large/908bfc35jw1eo6rkq4fcuj20on0icad4.jpg该图示中提到的学习方式和知识保持率为人熟知,但必须搞清楚的是,这里的所有方式都是蓄意学习(conscious learning),而蓄意学习只占人脑学习的30%!
http://ww4/large/908bfc35jw1eo6sc6cyzjj20lf0cnadm.jpg美国快速学习先驱泰丽·怀勒·韦伯(Terry Wyler Webb)指出,β波——很快的脑电波——“对我们度过白天很有好处,但抑制了我们进入大脑更深层面。在α、θ波类型中可以进入更深的层面,这两种脑电波以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舒适等主观感受为特征。就是在α、θ波状态下,非凡的记忆力、高度专注和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都可以取得。”

     你怎样取得那种状态呢?数以千计的人通过每天的静心或放松性活动、特别是深呼吸来取得。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确信,几种音乐能更快、更容易地取得这些效果。韦伯指出:“某些类型的音乐节奏有助于放松身体、安抚呼吸、平静β波振颤,并引发极易于进行新信息学习的、舒缓的放松性警觉状态。”

     当然,正如电视和电台广告每天证实的那样,当音乐配以文字,许多种音乐能帮助你记住信息内容。但是研究人员(3)现在已经发现,一些巴洛克音乐是快速提高学习的理想音
乐,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巴罗克音乐每分钟60~70拍的节奏与α脑电波一致。

     技巧丰富的教师现在将这种音乐用作所有快速学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自学者来说,眼前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即当你晚上想要复习学习内容时,放恰当的音乐就会极大地增强你的回忆能力。

     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当你即将入睡时你的大脑在极为有效地工作着。有人称之为REM睡眠,REM是快速眼球活动(rapid eye movement)的缩略。而且脑电图仪将原因告诉了你:仿佛你的大脑——甚至和你的身体一起——在用它的视觉皮层将白天的主要事件一幕幕地快速拍摄下来。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在这种状态中,大脑在检索新的信息,并将它存储进恰当的记忆
库。你重温脑图、回忆白天主要内容时所出现的平静、放松状态,打开了通向潜意识记忆库
的大门。

     这也解释了人为什么做梦:你的潜意识在唤回旧记忆,以核对新信息。如果你正在考虑一个问题,你的潜意识就会挑选一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a波也适合于开始每一次新的学习。很简单,在开始前,你当然得清理思路。将办公室
的问题带到高尔夫球场上,你就打不好球,会心不在焉。学习也是如此。从高中法语课马上
转上数学课,这会难于“换档”。但是花一会儿时间做做深呼吸运动,你就会开始放松。放
一些轻松的音乐,闭上眼睛,想想你能想象到的最宁静的景象——你很快会进入放松性警觉
状态,这一状态会更易于使信息“飘进”长期记忆之中。

为了让“蓄意学习”的概念更加具体,请看下面这个视频,请从3'05"开始观看——


5、以“学习”(非“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管理
6、10条教学设计建议
6、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设计建议
http://ww2/large/908bfc35jw1eo6sfuykoxj20nq0fgq76.jpg7. Bite-sized Chunk 课堂信息呈现的认知负荷
这一点在上面提过很多次,例如上课时每过12-15分钟就要转变课堂内的交互形式,或者转变话题,让信息呈现为一个个的“信息块”,降低认知负荷,迎合大脑的短时记忆。二语习得理论的著名学者Stephen Krashen在近几年的讲座中均做到了这一点,请看实例(从5'00"开始观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