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书与路

(2013-03-20 00:35:46)
标签:

明灯

角度

最好

成功者

就是说

昨夜读了张载的书,尤其是《西铭》一段,让我重拾以往的感慨:我在大学里的这近两年里究竟学到了一些什么东西?没有对经典的导读,没有具有古典情怀的老师,他们也是在做研究,有的也已经很有成就,但确实很难找到让我心仪的老师。但是路都不是自己走出来的吗?即便他们或许正在把你往他们曾走过的路上靠拢,他们还会炫耀自己已经有了教授岗位,而在以后的生存环境里,你们这群小朋友会需要多么羡慕我们。

我不是想要说我们的老师什么坏话,他们的确很负责任,或许只是因为术业有专攻,所以对我想要的那一块不了解。假如让我也做他们那块领域的研究的话,我或许会让别人笑掉大牙。

我觉得在这里牵扯到一个问题,读书一是为了做学术,一是为了做人。而在做学术的层次上,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特殊的年代里,只能把它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也仅仅如此,一是纯粹把它作为一种志趣。而在现在的环境中,这样一个读书作为一种生存手段都很困难的时代了,读书作为志趣或者说为了做人简直是水月镜花般的可笑。

学者谦恭自己能力小,只做好自己的这一块研究领域,能吃得饱,睡得好,笑得开心就心满意足,我们不应怪之。因为学者确实有小大之分。今之人嘲笑古人之动辄慷慨而欲济世,这实在是不懂得儒家情怀的高尚,也不足怪其目光短浅。

人有上下人,有古今人。上下古今乃为人之交纵。古今人之衡量标准在于是否懂得回顾历史,装着传统,上下人之标准则为职位之高低。以人类知识增量对历史进步的贡献来说,古今人的属性是第一位的。古今人的特征就是更有文化,更有涵养。

张载说:“学者须是要进有以异于人,若无以异于人则是乡人。虽贵为公卿,若所为无以异于人,未免为乡人。”也就是说,凭借古今人的属性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乡人”,也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当然这是从知识增量的角度来说的。而衡量一个学者的标准就是是否对知识增量有贡献,而不是他的各种职称与头衔。

张载的《西铭》是千古至文,不妨摘录在下: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赐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其中我最欣赏的一句就是“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大体就是说,富贵福泽能让你的生活过得很滋润,很享受;而贫贱忧戚,则能让你最终被琢成一块美玉。这就是说,人的品质的锤炼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完成。

这样我也想起了俞敏洪在清华的演讲:在一个人最穷困的时候,正是上帝把自己抽空,让他可以吸收世间最好的东西的时候。这些最好的东西将会为自己创造一个很好的未来。它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执着不屈的性格。当然,不包括一个女人。尽管在那个年龄段里,女人也是最珍贵的,但是,假如你把时间投在了她们身上,以后是留不住她们的。而假如你锤炼了一身的优良品质,并且依靠着它们取得了成功,到最后也会获得她们。

不过这种就只是对个人的生命而言的,最终的结果无非是证明自己很牛,不被别人瞧不起。而在张载这里,又不是这种情况。他为人类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中间渗透着心怀天下的品性。这种大气与正气,是今天那些庸俗的成功者们所不可比的。生活在今天的我,或许暂时连庸俗的成功者都比不上。但我相信着未来。

读了张载的书,以及之前读甘阳书的一些思考,我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么一股强制性的力量来让自己不得不去听那么一些没有内涵的课。当然有一批“有识之士”已经挤上了更好的学校,得到了更好的待遇。我就只能暂时停止呜呼哀哉,向这些“有识之士”学习了。

不过,我仍旧是读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在与环境的适应性包容中,走入自己未来那晦暗不明的道路。

只愿书为我点燃一盏盏明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