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最佩服的外科医生

(2017-03-11 11:44:44)
标签:

杂谈

​​

今天早上,有人问我:你最佩服的外科医生是谁?我告诉他,我最佩服的外科医生,是我的舅舅郑樟栋。他又问我,你为什么那么佩服他呢?

我也在想,我为什么会佩服他。从小,虽然我老家到处传颂着他神奇的手术不断救起一个个人,但是在我眼里,他不过是个和蔼的大胖子,和家里其他亲戚比,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突出的地方。

这种看法,在我自己做了医生以后,开始改变。

1999年,我管了一个男性病人,75岁,有10年的肝硬化病史,在常规体检的时候,B超发现了他右肝有个1厘米的结节。通过增强CT和血甲胎蛋白的检测,判断这个肿块是肝癌,我们决定给他做手术。

一系列的手术前准备后,手术由我舅舅主刀。

切开病人肚皮,一进腹腔,我们大家都傻眼了。病人的肝脏有很严重的萎缩,缩在肋弓深处,根本就暴露不出来。暴露不出来,就意味着手术难做。更加难的是,病人的肝脏表面,是大小不一,软硬不一的结节,直径从1厘米到3厘米都有,你根本就摸不出直径1厘米的肝癌,到底长在什么位置。

他的肝脏萎缩以后,缩在 肋弓深处,因为暴露不好,手术很难做。

手术中摸不出直径1厘米的肝癌,到底长在什么位置,就不好切肝癌。因为病人肝硬化,肝脏功能处于失代偿的边缘,切多了肝脏,病人手术后会死于肝功能衰竭;切少了肝脏,肝癌边缘万一有肿瘤残留,那手术也白做了。

怎么办?现在有人会说用术中B超,对啊,可以用,可是,那个年代,没有手术中专用的B超探头啊!

当时,我刚刚做医生没多久,思维还没有定式,加上我对肝脏的手术也不怎么懂,在那种情况下,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舅舅,你能不能把肝脏像脾脏一样,托到切口外面来做?如果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在肝脏上面贴一块无菌的透明的手术薄膜巾,再把B超机器拉过来,不就可以利用B超找到肝癌,又不会污染手术区了吗?”

当时,我的话引起了手术观摩者和手术台上人的哄堂大笑:“你以为肝脏是脾脏啊?能托出来?”

肝脏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从解剖上说,肝脏周围有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左右三角韧带和冠状韧带和周围相连,还有上有第二肝门连着下腔静脉,下有第一肝门连着门静脉肝动脉和胆总管,后面还有3到4条肝短静脉使得肝脏紧紧贴住下腔静脉。这些结构,紧紧地固定住了肝脏,使得肝脏几乎没有什么移动度,要想把肝脏托出切口来,很容易撕破肝脏导致大出血而死人,托出肝脏,谈何容易啊。

肝脏解剖前面观。

​最关键的问题是,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人写文章介绍过经验,说可以把肝脏托到切口外面来做!

面对我这个无厘头的问题,舅舅稍微思考了下,说:“这个办法可以试试。”

舅舅把肝脏周围的韧带全部切断,一直到第二肝门处,这样,肝脏上面只有第二肝门的几条肝静脉和和下腔静脉连在一起了。舅舅又翻起肝脏,切断和结扎了肝脏和下腔静脉之间的4条肝短静脉,这样,肝脏的后面就和下腔静脉游离开了。当然,下面还有第一肝门还连着。这个时候的肝脏,活动度就很好了。

舅舅在肝脏和膈肌之间,垫了几块大纱垫,慢慢地,轻柔地托着肝脏,真的把肝脏托到切口外面来了!

接下来我们在肝脏上面贴一块无菌的透明的手术薄膜巾,再把B超拉过来,利用B超找到肝癌的位置,在肝脏表面标记了要切除的部分在开始手术,手术很快接结束了。 

这个病人恢复很顺利,手术后十年,我还见过他来复查,情况很好。后来,因为他们全家搬离了金华去了连云港,就再也没见过他了,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怎么样了。

肝脏手术,难在肝脏很难暴露。那个年代的肝脏手术,手术切口开得很大,创伤也大。把肝脏韧带离断了,把肝脏托到切口外面来做,很好地解决了暴露的问题,使得肝脏手术的难度大大地降低了。切口也不用开得很大了。舅舅为此还写过一个文章,叫《腹膜腔外的肝切除术》,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找看。

医学发展到了今天,成熟的肝移植技术,使得肝脏和肝脏周围的解剖,已经相当清晰了。腹腔镜下的肝脏手术,也已经成熟。目前,早已经有了手术中专用的B超探头,再也不用盖无菌巾做B超啦。现在的年轻医生,再回头看,把肝脏托到切口外面来做,好像是司空见怪的事情,但是,别忘了,我们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哦。前辈们的一点点改进,才促进了肝脏手术的不断进步呢。

这只是舅舅做医生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舅舅最杰出的成就,就是在国内第一个开展了胰头癌的区域性根治术。

在以前,胰头癌侵犯到门静脉以后,就放弃手术了。那时候,胰头癌的手术率非常低,胰头癌的生存率极差。舅舅在国内第一个开展了区域性胰头癌根治术,也就是把胰头、胆总管下端,胃远端和十二指肠连同被癌肿侵犯的门静脉一起切掉,再重建门静脉和消化道。这种手术,挽救了很多胰头癌病人。现在,稍微大一点的医院,都会做这个手术了。每一次全国性的胰头癌会议,说起胰头癌手术的发展,都会提到我舅舅的名字:郑樟栋。

舅舅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可是,一有空,他还在看专业书。有一次,我问他:“你应该去编书啦,怎么还看书?这些书对你有用吗?”他说:“一本杂志或者书,总有一些作者的经验写在里面,只要有一句话对你有用,那你就不白看书了!”

舅舅的手术刀,在本地是一个传奇。许多病人,会在手术前,或者手术后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送红包,可是舅舅从来就没有收过。 他行医50多年了,直到今天,他还可以这么说。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啊。

这就是我的舅舅,一个外科医生,我能不佩服吗?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