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合理命制语文试题
(2012-07-22 20:46: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日志 |
今天我们主要交流的话题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命制一份语文试题”。凡事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个也不例外。为什么要命题?我们好多老师可能会觉得我们一线的老师知道怎么教书就对了,干嘛要学习命题?好像这个和我们关系不大。我一开始接触“命题”这个话题时也是这样的想法,但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自己命题的经历后,我的想法改变了。我觉得,每个老师都应该好好学习命题,因为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学会命题,我们的教学就会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理智。因为命题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也是一个盲点。考试不只是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的学习尖子,更重要的是为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说的远点就是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公民。义务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普适性、基础性、发展性。就是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的考试具有引领教学的作用,考什么就教什么。所以考试的内容至关重要。你想要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形成哪些能力,具有怎样的情感道德价值观,那么你就在试题中体现哪些知识、能力、价值观,也就是三维目标的体现。知道了这点,我们在命制试题的时候,就会做到“眼中有题,心中有人。”说到这里,其实我还没有交代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线教师要学命题?有人说每次考试我们都用得是现成的题,哪里用得上我们费心思出题?这就是我要说的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十年课改,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考试。考试研究滞后于教学研究。一方面,课堂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这就导致我们所提倡的许多课改的新理念并不能真正的得到贯彻和实施,也就是课改和考试是两张皮。因此,为了推动课改的发展,真正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命题的研究。
下面我们重点交流如何科学合理的命制试题?命题之前我们要做的有这么几件事:
制定命题计划;了解语文考试的命题原则;了解语文试题的内容依据;了解语文试题的设计原则;语文试题编制的基本条件;
具体解释:命题原则覆盖面宽的原则是指:第一命题计划中既要突出基本内容,又要突出重点部分,做到点面结合。各种题型比如语文试卷大体是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主要是论述题和作文题。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匹配题、简答题等。各项考试内容包括基础、阅读、写作。能力考查,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把人的认知能力从简单到复杂分成六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具体到每一学科又根据各学科特点提出了各学科重点培养的能力,比如语文提出了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又具体包括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怎么在试卷中分配呢?我们要根据各个知识层面在整个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分配给各个知识层面的教学时数的多少;哪些知识层面对以后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影响来确定每一知识层面所占的百分比。一般来说,重点的综合知识占的百分比大写,次要的基本知识占的百分比小写。考察能力要求所涉及的每一能力所占的百分比,可依据以下几点来确定:每一种能力对学生能力水平所具有的重要程度;课标中对每一能力水平要求的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上这些可以采用双向细目表来表示:
1、
2、
3、
4、
5、
例子双向细目表。略的和详细的。
第二,命题原则。
实用性指三大实用文体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性指文学样式比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层次性指由易到难。多样性指题型类别的多样性。
第五,试题的编制条件
试题区分度取值范围应在0到1之间,试卷区分值越大,说明高分组考生的得分的比值与低分组考生的得分的比值之差越大,该试卷区分度越好。一般来说,试卷区分度值大于等于0.4为好,若试卷区分度小于0.2,就认为试卷区分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