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练拳时的‘折叠’和‘转换’

(2012-02-14 11:08:23)
标签:

杂谈

        

 


    古典拳论是先贤们,练拳到一定的境界后,对拳理;练法;练拳时的效应;注意事项;禁忌·········体会  和感受的总结性评论。所谓‘论‘是古汉语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事或人物的,如韩愈著有《争臣论》苏撤著有《六国论》等,一般是以骈文体写的)拳论并不是教拳的书面教材。但练拳到一定境界者,读了可以借鉴先贤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拳艺。                                                                                                                            然而古典拳论都是一百多年用文言写的,能读懂的人不多,而且现在一般练拳者,根本达不到先贤们的那种境界。于是胡乱解释的的人不少,如“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这句拳论,网上有位叫“某某武功”者,他是这样解释的,他说‘折叠就是将物体的一部分折过来,与另一部分挨在一起’。继而他解释盘架子时‘······下蹲上起这是上下折叠。前后折叠呢?往复也。两脚一开,前后左右也,我们说前后,先人真是大智也,一个往复就解决了静动之形态。前后折叠:手腕,两手臂之折叠,前腿弯之折叠,(这里不很明显,老前辈的还行,初学者再叠些还好)还有我们眼看不明显的含胸拔背之折叠,身弓之折叠,足弓之折叠,手弓之折叠。此为往复之动那一刻之折叠解,······’这样的解释令人忍俊不禁。这显然与先贤们拳论的原意风牛马不相及的。使人联想到,他可能是在“愚人节”说着这番话的。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是神奇”也’。语出武禹襄先生的拳论《打手要言》武先生以骈体文的形式进一步阐述和诠释《十三势行功歌诀》.‘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是其中的两句,由于文言文的词义与现代汉语有些不同,我们先了解一下词语的含义。‘往复’是往而复来之意,太极拳是立体螺旋运动,那么往复就是画圈,‘折叠’折是反转,变化方向。‘叠’是一层加上一层。‘折叠’就是螺旋旋转之意。这是十分清楚了。‘往复须有折叠’就是说推手时双手要运用立体太极图式的螺旋旋转。‘转’是转动之意;‘换’变易;更改的意思,那么‘进退须有转换’就是说推手时下盘的前进;退却时也要螺旋圆形的线路转换,而不是直线进,直线退。如果学过大捋推手的朋友就知道,假设对方以右直拳击我中上盘,我双手螺旋掤捋彼右手臂的同时;左足先往彼右侧后斜上一步,然后右足往自己左足后插步,复两足碾地旋转。如彼不能及时化解。会在我螺旋力的作用下,向我右后旋转而出,这就是‘转身撤步捋’如果对方趁我撤步时螺旋上两步后右足插裆,以右肩靠我胸部,我顺其来势变为左手下采其左左手臂;右手挒其脸部。这样两人相互攻防,这就是武先生这几句拳论在推手实践时的具体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