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邮票图录(4)魏晋南北朝绘画·壁画·敦煌壁画

标签:
魏晋南北朝绘画敦煌壁画 |
分类: 中国绘画邮票 |
http://s7/mw690/904f1049gdcabd4bb6e76&690
《北魏·鹿王本生》:莫高窟257窟壁画,创作于北魏。是敦煌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最完整、最完美的连环画和
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图中的各个情节,构图、色彩的处理都被巧妙地运用,增强了这个以善恶果报为主题的表达,鹿被自然表现出一种富有人格化的神态。
http://s9/mw690/904f1049gdcabdd2abe38&690
《北凉·供养菩萨》:出自莫高窟272窟,图中的菩萨或手捧莲衣供养,或因听法而手舞足蹈,或因析义而交头
接耳,或陷入沉思。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北魏·天宫伎乐》:出自莫高窟345窟。佛教把乐舞形象放在各种经变的重要位置上,作为“礼赞佛陀”、“庄严净土”的象征。
《北魏·飞天》:出自莫高窟260窟。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地区大量的石窟中都绘有众多的飞天形象。
在佛教说法里,飞天是乾闼婆和紧罗那的化身,即天歌神、天乐神,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敦煌壁画飞天的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飞翔。北魏时期的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图中的飞天,身材修长,衣裙飘曳,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
http://s6/mw690/904f1049gdcd5906a2a05&690
《北魏·萨陲太子本生》:莫高窟254窟,是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佛的前身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连续性的故事被巧妙的安排在一个画面上,构思精巧,布局紧凑,造型生动,色彩厚重,具有强烈的悲剧气氛。除用线条外,还用色彩表现人物的形体和明暗,增加了真实感。用暗褐、青、绿等色,赋予画面以阴暗凄厉的气氛。
《北周·建塔》:取材于296窟北坡的“福田经变”。这是莫高窟同类经变的第一幅,邮票选其中砌造佛塔的画
《北周·农耕》:取材于296窟顶部连环画“善事太子入海取宝珠本生”的佛教故事。邮票图案取其中农夫耕地
的画面,壁画反差强烈,色调明快。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的真实面貌。
《西魏·狩猎》:取材于249窟顶部北披“帝释天”壁画的下部。图中描绘游牧民族追逐猎物的情景,充满动感
的构图,产生磅礴的气势。用笔奔放有力,勾勒逼真流畅,使得人物和动物栩栩如生,似乎就要跃出画面。
http://s4/mw690/904f1049gdcacd1440683&690
《西魏·野猪》:选自249窟顶部北披“狩猎图”局部。图中一只母猪领着一群小猪正在仓皇逃跑,虽然没有显
示猎人的踪迹,却刻体会到情况紧急的刹那一刻。笔画简练,形象惟妙惟肖。
《西魏·战斗》:取材于285窟佛教故事画“五百强盗成佛因缘”。官兵头戴盔帽,身披铠甲,手持长矛,骑着
高头大马,与持刀执盾、身着布衣的强盗展开战斗。场面壮观宏大,对人物性格和动态刻画得恰到好处。
《西魏·马夫和马》:出自莫高窟288窟。画面准确的捕捉了马夫与马之间在走与歇上发生的矛盾,即生动表现
出了马夫与马的那种特殊感情,也再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旅程艰难情景。
《西魏·伎乐人》:图中的伎乐人手舞足蹈,载歌载舞,情酣意畅,表演仿佛已进入高潮阶段。画面采用了特写
手法造型,生动地展现出伎乐人舞蹈的艺术特征。
《西魏·狩猎》:莫高窟285窟顶部的局部,画面巧妙地捕捉住了弓箭立即出弦的刹那精彩场面。表现了狩猎过
程中紧张动人的情景,刻画了勇敢而富有力量的猎人形象。
《北周·供养人》:出自莫高窟296窟。图中的女供养人,衣着华贵,手捧钱帛,在手执团扇的侍女护拥下,要
去佛前捐献。从行进的形态和面部表情来看,都怀着对佛的无限虔诚的真诚。
《北周·战斗》:取自莫高窟296窟中的“得眼林故事”。图中描绘了一个激烈战斗的场面,双方即将短兵相接
的一瞬间。而将血刃厮杀的情景留给观者去想象,构思巧妙,十分含蓄,富有动感。
《伏羲女娲图》:出自敦煌莫高窟
http://s6/mw690/904f1049gdcad78b8e765&690
《北周·龙纹》:敦煌壁画中,龙的纹饰无处不在,姿态各异,动感十足,显示了古人对龙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