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如是说
(2020-09-22 08:09:06)瞿秋白如是说
——献给2014年最后一天
话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说呢?
——瞿秋白
为何忧虑是一种愿望,怀疑不是?
为何自卑者特别容易成为革命者?
为何倍倍尔的书《妇女与社会》
最能刺激出中国的无政府主义?
而我从托尔斯泰转入马克思主义,
为何是必然的呢?这么多问题呀,
雾里看花的名词多得来使我心烦,
我这小册子学者用脑两小时就累了
“以至于不能睡觉,脑痛,冷汗”……
再透露个秘密吧,我这一生都像
一个女生,一直在寻找一个依靠,
这点被布哈林看出来了,在莫斯科。
唉,还是让我回去,让我回去吧,
我的理想其实是去小镇当个教师,
和和气气做份人家,过逍遥日子,
与人世争辩太麻烦了,我怕争论。
可能吗?我多想回到我的小时候
“很愿意,回过去再生活一遍”——
那时我只专心读书,其它任何事
不做,我从没有洗过衣服,烧过饭……
可这一切“是不是太迟了呢?太迟了!”
如今如小姐的我已无力气再跑了,
“我的政治生命其实早已结束了。”
吃豆腐!它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
注释一:什么是“小册子学者”?我在多处说过。在此仅以瞿秋白《多余的话》中一句来解释: “我的一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常识,差不多都是从报章杂志上的零星论文和列宁几本小册子上得来的。”
注释二:为何瞿秋白说自己如小姐?还是来看瞿秋白《多余的话》中一段自我描述吧:“我总希望有一个依靠。记得布哈林初次和我谈话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俏皮话:“你怎么和三层楼上的小姐一样,总那么客气,说起话来,不是‘或是’,就是‘也许’、‘也难说’……等”。”
注释三:此诗末句也是从瞿秋白《多余的话》中最后一句演变而出的。
2014年12月31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