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人语迟”?太误事了!当心是宝宝耳朵出了问题!

(2016-03-04 09:25:00)
标签:

杂谈

3月3日,知道是什么日子吗?“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宝爸、宝妈们,你们平时的注意力是不是更多地是在关注孩子的体重、身高、牙齿等问题,却忽视了对听力的关注呢?

如果你的孩子得过中耳炎、“贵人语迟”、看电视要开很大声音...那你就得警惕了。

“5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言语发育迟缓或聋哑,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展,造成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倪鑫提醒,预防和治疗听力问题关键在于“早”,早在产前就要开始了!

两种筛查很必要 诊断明确早干预

为什么要重视听力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2‰,随着年龄增长,永久性听力障碍可持续增加,5岁前听力障碍发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则高达3.5‰。

可是,刚出生的宝宝,什么都不会说,怎么就判断他们的听力是否有问题呢?

别着急,在最初的阶段,有医生们来帮助我们早发现。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诊疗中心主任刘海红指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是尽早发现听力问题的有效手段。

第一步:新生儿听力检查

在北京,该项检查已经开展得比较普遍,目前采用两阶段筛查方式,即初筛和复筛。

初筛:新生儿出生48小时至出院前进行初筛。

复筛:如果初筛通不过,则在新生儿42天时进入复筛阶段。

Q:复筛仍有问题怎么办?

刘海红:会在宝宝三个月时进行系统化听力学诊断,当确诊为听力障碍时,就要进入听力早期干预了。

Q:去哪里做听力学诊断呢?

目前,北京市指定的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有以下6家:

北京儿童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及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诊疗中心作为北京市定点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每年完成全国各地系统化儿童听力诊断5000余人,平均每年开展高危损失新生儿听力筛查900余例。

第二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作为新生儿耳聋基因定点筛查咨询机构,北京儿童医院自2012年4月开始至今已经完成4.2万例耳聋基因检测,并已完成5.5万多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的咨询工作。如果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咨询诊断,比如有的孩子携带耳毒性药物易感基因,一旦检查出来,应终生慎重使用耳毒性药物。

特别提醒:听力保健需持续

刘海红指出,在临床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孩子在出生阶段通过了听力筛查,后期成长过程中仍然会表现出听力障碍。因此,家长要对孩子的听力保健给与持续关注,尤其是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听力障碍家族史儿童等,即便通过了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到专业听力诊疗机构随访1次。这也是尽早发现问题,把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迈进的有效手段。

中耳炎损伤、长期用耳机甚至打呼噜,都要警惕听力下降!

除怀孕早期避免感冒和感染,不要给孩子使用耳毒性药物等预防措施外,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张杰也提醒,新生儿听力筛查过关的“健康”儿童也别大意,中耳炎损伤要警惕!

张杰指出,60%的儿童都曾发生过急性中耳炎,对于较严重经过治疗的,复查时应做个听力评估。对孩子来说,相对于游泳、洗脸导致水进入耳朵造成中耳炎,更应预防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引起的中耳炎。因为孩子发育不完善,经咽鼓管感染导致的中耳炎更容易发生。中耳炎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听力下降40-50分贝。

除了中耳炎,张杰还提醒,常见的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急性缺氧、病毒感染(如脑膜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

另外,家长要注意了,因为睡觉打呼噜而去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患儿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被发现有听力下降。

这是为什么?

张杰指出,引起孩子睡觉打呼噜的原因,有可能是腺样体和扁桃体的肥大造成的,这种鼻咽部的局部感染可能会继发中耳炎,从而引起听力下降。

而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智能手机、MP3等播放设备,也可能引起听力损失。张杰介绍,短时间内高强度或长时间内低强度的声音刺激,都可能引起高频区域的听力损失,高频区域如果持续听力下降,就会影响分辨率,即你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清别人说的是什么。

出现听力障碍的孩子,如果不得到及时治疗,进入学习阶段就会因听不清而变得不专心,不爱与人交流。

Q:孩子太小如何判断听力是没有问题的?

小技巧:如果你家宝宝有以下表现,那你应该能放心了。1-3个月可对于突然而来的大声出现惊吓反应;3-6个月会寻找或转向声源;6-9个月可转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体;9-12个月会听从大人的指令做动作;12-15个月能说出单字词;15-18个月对大人在隔壁房间的呼唤有反应;18-24个月能运用两个字的短语;24-36个月能说出短句。

专家在此特别补充一句话:“贵人语迟”这个说法太误事!临床上接诊的很多孩子其实是因为听力障碍导致不会说话或说话含糊不清,家长却因为“贵人语迟”而延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

Q:对于更大些的孩子,有哪些识别技巧?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行为,家长应怀疑孩子可能有听力异常,尽早去专业医疗机构检查。

1、总是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

2、看电视声音特大;

3、有异常响动时,大家有反应,但孩子总是没有动静;

4、孩子接电话时习惯只用单侧耳朵。

Q:耳屎该不该掏?

不要把耳屎当成特别不好的东西,小小的薄片耳屎,掏不掏没关系。但如果过多过硬,形成耵聍,就会影响听力,或继发感染,需要掏一下,但一定要到医院掏,不能自己操作。如果自己操作,可能会因为孩子动而造成损伤,严重的可造成鼓膜穿孔。

特别提醒:门诊发现,部分听力损伤患儿是在幼儿园入园体检时发现的。对此,张杰主任建议,家长应重视幼儿园体检。但不是所有幼儿园体检有听力筛查这一项,为此,专家也呼吁,所有幼儿园入园体检时都加入听力筛查。

害怕戴助听器被歧视?其实和戴眼镜一回事儿

无论是何种原因引发的耳聋、听力损失,都应尽早干预和治疗。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席专家郑军教授提醒,如果是传导性的听力下降,即中耳路径传导出现问题,可逆性较高,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能帮助恢复。如果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即听神经和耳蜗受损,通过药物治疗提高听力或恢复听力的几率非常小,这类孩子可选择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如果孩子已出现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是进行听力重建的有效方法,越早植入对于患儿的言语康复越有利,手术后,经过言语训练,都能达到或接近适龄儿童的语言能力。人工耳蜗在佩戴前,应到正规医院评估听力受损程度,由专业医生制定听力补偿方案。

对于佩戴助听器,很多孩子甚至家长觉得“很丢人”、“会被歧视”,从而拒绝佩戴,其实在国外,佩戴助听器就像佩戴眼镜一样正常,是让孩子重获听力的重要途径。

特别提醒:不要在路边店随便买助听器,和验光配眼镜一样,助听器同样需要经过专业医生根据患儿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助听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