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格自信没自信心理健康健康 |
分类: 心理乐活 |
http://s16/mw690/002DCvehzy6JfKae7BZff&690
随着“宅”文化的流行,很多对社交产生恐惧的人打着“宅”的幌子,更加肆无忌惮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了逃避外部世界,怕与别人产生某种联系,他们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空间中。当然,喜欢宅和社交恐惧症没有必然联系,但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大多愿意“宅”。他们往往缺乏自信,没有信心和这个世界打交道。
文= 孙茜
现代人往往焦虑不安,社交恐惧症则是焦虑症最常见的形式。约有13%的人患过此症,女性,低收入者和低教育程度者更易患此症。患者更容易患有单相情感障碍,而且酗酒的可能性很大,也更易有自杀的念头。所以,如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话,社交恐惧症会给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社交恐惧症,离你并不远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励,人们常常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有些人对这些情绪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逃避来试图掩盖,久而久之便越来越封闭自己,无法与别人正常交流,发觉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社交恐惧症其实并不遥远,它们虽然隐晦,但还是有迹可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常常在社交中,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心里就有一种不自然的感觉,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常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意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这类人自我评价较低,缺乏自信和害怕批评。
他们的恐惧对象范围也很广,比如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或是亲戚熟人等。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常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与抑郁障碍;一部分人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社交恐惧症的“后遗症”
职场上,很多人正是由于社交恐惧症而无法让自己获得升迁的机会;情感上,很多宅男由于社交恐惧
症也无法向自己心中的女神表达爱意。许多人企图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来适应自己的症状。比如宅在家里不出门,不参加聚会、不见朋友、不和家人说话等等。甚至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他们不得不放弃很好的工作机会。这些都是社交恐惧症的“后遗症”,这些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严重影响了人们享受正常生活。
那些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处理的事,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却望而生畏,感觉困难重重。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是那样想。久而久之会变得过于敏感,开始封闭自己,不愿意打扰别人麻烦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惧的症状进一步恶化。
放下焦虑,培养自信
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比别人更加焦虑、更加自卑,莫名的不安感以及自信的缺失,使他们不敢面对这个世界,不敢和别人多交流、多沟通,总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十分敏感,总害怕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要避免这些,就必须从培养自信开始。
首先,不放过任何一个社交的机会,使自己的胆量变得大起来,学会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多融入团体,对抗回避反应。放下“我一定得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良好形象”的包袱,过分给自己施压,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有出色表现,而且会造成心理压力过重。
其次,所有社交场合保持镇定、放松的技巧都是训练、预演和悉心准备的结果,不妨准备一些“自来熟”的话题,与面善的陌生人搭讪。一步步的尝试,一点点的进步,慢慢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没有人是天生的社交天才,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成功的第一步。最后,要自信,自信是良好社交的开端。容易因表错一个观点而被挫败感缠绕的人,多半缺乏自信,容易被其他人的言行所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做事风格,不必为了迎合别人而放弃自己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