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影响营养价值

标签:
胃肠道检测结果研究报告温度食物 |
http://s6/small/002DCvehzy6J0d3qwcdb5&690
人们选择食物的时候经常会考虑口感、味道、营养价值等因素,但却经常忽略食物的温度这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实际上正是食物的温度决定了前三个因素。2013年,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表的《首个总膳食研究报告》称,该中心将22种蔬菜样本送到实验室,将它们分别用1200
W和1600
W电力的电磁炉不加食油干炒,时间为3分钟和6分钟。结果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检测结果无异。这一结果引发了人们对蔬菜烹制的担忧。
实际上,不同的食物有各自不同的烹饪安全温度及最合适食用温度,营养学研究发现,食物的储存方法、烹调方式、进食温度都会影响营养。
温度的最佳解读
长期吃得过烫可能会反复灼伤食管黏膜,使其长期处于修复状态,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癌症,数据显示,在食管癌患者中,平时喜好热食热饮者占90 %以上。而吃得寒凉则会让胃肠血管迅速收缩,影响消化吸收,长期如此极易诱发慢性胃痛、腹痛、腹泻以及营养不良。一般来说,进食的最佳温度应与体温近似。
烹饪的最佳诀窍
蔬菜在60~80℃时易造成部分维生素破坏,煲汤时,汤中蔬菜不宜煮太久,一般情况下只要等汤沸腾后放入蔬菜,立即关火即可,食用时50~60℃口感最好。肉类食品在70~75℃时最为香美鲜嫩;整只家禽加热要达到82℃,最厚的肉才会熟透;碎肉在处理过程中细菌最容易散布,所以,至少要到71℃才安全。海鲜在炸制出锅时温度应在90℃左右,食用温度应为70℃,这样既不太烫,味道又最为鲜美。
进食的最佳时机
进食温度应与个人体质相适应,建议消化能力好,患有“三高”的人将食物放凉一些后再食用,这样可以增加抗性淀粉,延缓人体餐后血糖上升。而消化能力差,身体瘦弱的人适合吃温热食物,这样能避免胃肠道受到冰凉食物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