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聊聊“群聊”

(2016-03-31 15:31:36)
标签:

黄东黎

群聊

天涯比邻

交流互助

分类: 梦笔夕谈
 
    第286篇

       一个多月没写博客,跟“群聊”有关系。世间的事很多难以预料,自然界的奇幻、人的境遇、社会变迁……就像我没想到瞬间成了群主。

       聊天,是人们语言的对话,一种交流方式,可以天南海北,也可以“言归正传”。网上聊天流行了十几年,我过去很少介入,一是没时间侃大山,二是觉得上网没有打电话来的快,说得清。

      互联网的不断充盈,兴起手机微信,功能要比发短信多多,可转载、连接图像、视频通话。 

      而我嫌手机看着太小,打字费劲,没有开通微信,还是在电脑上写作,打字配图得心应手,文章也发表了不少。

       出国不久手机就坏了,储存卡里的电话号码无影无踪。打前年起,有联系的朋友让我开通手机微信,说是博客文章链接到微信上,可以随时看,很方便。我还是不为所动。

       2015年10月,我买新手机开通了微信,不能总当“失联”人。许多有我手机号的朋友,纷纷加我微信,重新建立起联系。不久,我应邀加入了四个群聊,都是朋友推介和爱好写作、书画的人。

      平时我偶尔看看,没有多“发声”,看书写作需要安静,主要还是觉得无益即浪费时间,于是退出了三个群

        今年2月8日(除夕)上午,我把两张照片发朋友圈,却按到了“发起群聊”,正在纳闷,一位朋友发来微信说“你已经是群主,要给群起个名字啊。”

       这下真有点“骑虎难下”了,从来没有建群的想法,怪自己微信“技术”不熟。犹豫片刻,事已至此就当一回群主吧,退缩不是自己性格。五分钟后,我给群起了名字——天涯比邻。
 
       群,不是一个人,聚集在一起的人才称为“群”。微信群是多人互动的平台,于是我发出邀请,当天就有四十多人入群,包括自己的同学、同事、熟人、亲友,来自国内各地和海外。

      尽管大家的经历和职业不同,远隔千山万水,一些人素不相识,但同在一个群里,通过聊天而相识,由交流到相知,这也是中国人讲的缘分吧。

        几天后,我用毛笔书写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不言而喻,大家心领神会。

     “天涯比邻群”的意义和宗旨,我阐述为:“结识新友,交流思想,真诚互助,传播文化艺术,开拓知识,积极向上,携手共进”。取得了大家的共识,微信确实方便联系,容量大,信息传递快,不是什么“时尚”是实用。
       
       群友们来自各个领域——教育、新闻、政法、金融、出版、法律、书画艺术、作家诗人、国家干部、民主党派、企业人士、退休高知乃至工人等等。年龄阶段从40后到90后,真如同一个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群友们相互沟通、链接社会信息和海内外新闻,传播文化历史知识,转载国家和有关民众的科技成果,上传各自的文章诗词、心得体会、书画艺术、摄影作品……

     不到两个月,“天涯比邻群”已有126名成员,大家聚在一起,各自发挥才智,和谐互助,显示出了群策群力的优势。

       人多了难免事儿多,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点有所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声音,但群里还真没有“多事”,大家对一些问题和现象,都能够心平气和,以公正务实的态度探讨,求同存异,体现了群友们的素质。

       对极个别阴暗负面的东鳞西爪,我在群内公开说,要多看光明和积极的一面,传播正能量,一个民族和国家,不是你个人专门嘲讽、指责就能改变和发展的,首先要摆正位置,从自我做起,勇于担当。

      我表态允许不同的声音,也可以批评、调侃,活跃气氛,但要符合实际和主流意识,反对只盯上错误无视成绩,只看到眼前看不到将来,只知转载消极落后而不知其他,这本身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同时,本群拒绝低俗无聊的东西,转载一些不加思索、未经证实的敏感话题,以及商业性广告。如果群友有商业和购物方面的需求,可通过私信解决。

       要说群聊就是一个闲谈的场所,大家茶余饭后,三言两语畅所欲言,也许没错。我们并不追求聊天就一定有多么高深,大白话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但是盯着微信,就为了放松消遣,大伙一块儿东拉西扯,陈糠烂谷子,闲聊乐呵也没啥意思,还不如看看书、下下棋,练练身体,学学绘画书法什么的,又不刺激眼睛。
 
       群聊,应该通过这一个过程,聊出一定的生活情趣,思想收获、历史与现实的认知、价值观念的更新、知识层面的提高。

      一个好的群,是一个文化的、积极向上的团队,要发挥个人的智慧和群的力量,相携共进,就像一个家庭融入社会,以小见大,跟上时代的先进潮流。

      这话可能说的大了点儿,我却是这么想的。

       我每天都要到“天涯群”,关心群友和“家庭生活”。群友之间逐渐相识,开始了交流互动,让人很高兴。

       有的群友有什么意见和需要帮助的事,除了“公聊”外也和我私聊,能解决能帮助的,我都尽量去做,这是一种互信。

      群聊,也部分改变了自己的独处,丰富了现实生活,尽管占据自己的时间,有时回应群里也挺累,但还是要和大家在一起。

        曾有人对我讲:“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要把群当回事耗费你的时间精力。”

       前面的话可能有某种道理,后面的话我并不赞成。做一件事就要做好,不然就不做,不能轻易半途而废,这是我多年的习性。  
  
      人是离不开社会的,除非你躲进深山老林,过起野人生活,现在已没有什么“世外桃源”。所以在现实中无论工作、处事、交友都要善始善终,有个“长性”。

      既然建了群,就必须有服务和大局精神,对益于群的健康和发展负责。中国人并非在哪里都是一盘散沙,团结就是力量。我有句话“是朋友,永远都是朋友”。
 
       我们这个群作为一个集体,无疑将经受风雨和时间的检验,关键是把握方向,以诚相见。我也相信群友们会同舟共济,维护名副其实的“天涯比邻”。

                                                                                                 2016年3月3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