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2016-01-12 14:46:38)
标签:

黄东黎

三国

赤壁夷陵之战

孙权

分类: 读史求鉴
 
   第280篇

      三国时期,魏蜀吴连年征战火拼,谁胜多败少?也许有人说是最强大的曹魏;喜欢刘备的会说是蜀国,孔明神机妙算,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是小说的“借东风”而已。查阅正史记载,胜仗多,败绩少的却是吴国。

      战争有大有小,古往今来大规模战争往往决定国家和个人命运。如春秋时期城濮之战,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长平之战为秦国灭赵实现统一扫清障碍;垓下之战项羽灭亡刘邦称帝;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国民党彻底崩溃。我说的三国胜仗,也是指大兵团作战,带有决定性的战争,不是局部战役或某些小仗。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赤壁大战

       首先是赤壁大战。曹操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要一举荡平孙权,顺手消灭刘备。曹军在当阳击溃刘备,其不得不投向孙权,主要依靠吴军抵抗曹操。周瑜指挥弱势的兵力,先在赤壁攻破曹军水寨,紧接着在乌林扩大战果,水路并进大败曹军。赤壁之战,虽未歼灭曹操有生力量,但给予曹军重创,使其损失惨重,被迫实施总撤退。也使曹操惧怕周瑜,不敢对东吴再发动大规模战争,统一的愿望化为乌有。赤壁之战充分体现了周瑜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攻击迅速的军事指挥艺术,意义在于战胜绝对优势的敌人,奠定三国鼎立基础,成为中国古代第一著名之战而载入史册。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新版《三国》周瑜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孙权        
 
       第二夺取荆州。周瑜英年早逝后,孙权任命吕蒙统领军队。吕蒙认识到荆州对东吴政权的重要性,必须全据长江天堑,才能长久立国。他主张自强,而不信赖同盟刘备,上疏孙权夺取荆州。关羽镇守荆州,处于魏吴两面对峙中,他却对东吴也不友好。吕蒙利用关羽的傲气,看准他弱点及形成的被动局面,采取欲擒故纵策略,稳住关羽。然后吕蒙率精兵扮作商人,白衣渡江,袭击关羽后方江陵、公安,守城将士投降。关羽闻公安失守,急忙从与曹军作战的樊城回撤,但已势孤途穷,无力收复失地,遂败走麦城。关羽及子在突围逃走中,被将潘璋部下司马忠追击擒获,就地处死。夺取荆州之役,使刘备失去长江中游的屏障,势力范围大为缩水,而东吴却愈加强大。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吕蒙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关羽

       第三夷陵之战。关羽死后,刘备并未立即报复,因为吕蒙坐镇荆州,刘备不敢轻举妄动。过了整整一年,刘备得知吕蒙病死,认为机会到了,亲率大军东征,企图惩罚东吴,收复荆州。谁知走了吕蒙,又来个陆逊,孙权对这位年轻将领极信任,采取他的诱敌深入,瓮中捉鳖的作战计划。刘备来势汹汹,陆逊故意放其长驱直入,使蜀军困于崇山峻岭之间,陆逊发起总攻,采取火攻、内外夹击,将刘备打得大败,损兵折将,据史料记载“刘备奔走,仅以身免”。陆逊一战成名,歼灭蜀军八万人,身经百战的刘备逃至白帝城,羞愧难当,不久病逝。此役的结果,刘备斗不过孙权,彻底丢掉荆州,偏居蜀中一隅。夷陵之战,也成为历史上诱敌深入,聚而全歼的著名战例。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刘备兴师伐吴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陆逊
   
       这三次决定性、也可以说是扭转乾坤的大战,都以东吴获胜,说明孙权确有超凡的任人与用兵之道,否则曹操、关羽、刘备是何等人物,怎会败在他的手下?孙权在曹操、曹丕去世后,有了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意识,开始了魏吴争雄的战争。
 
       石亭之战公元226年,吴王孙权兴师北伐,攻打魏国江夏太守文聘驻守的石阳(今湖北省汉川市)。魏明帝曹睿派大将军曹休、骠骑将军司马懿率强大的军队南下迎战。孙权围攻石阳二十余天,见救兵已到,遂引兵退走。又派五千人马直扑魏国高城,迫使该城三名守将投降。228年魏国发大军十万征吴,由曹休、司马懿分道水路南下。曹休军深入吴境,孙权见其上钩,便全力以赴去歼灭之。陆逊集中六万兵力与魏军正面决战,曹休受到吴军抗击,急令各部向石亭收缩。魏军没等筑成有效的防御工事,就遭到吴军猛烈的夜袭,很快被击溃一翼,天明时魏军大败。陆逊挥军追击,曹休丢弃辎重仓皇逃向夹石。石亭之战,陆逊击毙和俘虏魏军一万多人,缴获牛马车数万辆,曹休所带军资器械略尽,吴国在淮南占据了优势,魏国反处于防御状态。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东兴之战。公元252年,吴大帝孙权去世,魏国认为正是征讨之机。大将军司马师于12月,派征东将军胡遵等率众七万攻吴国东兴。吴国太傅诸葛恪调集四万精兵增援。魏军攻势甚猛,架设浮桥强渡,登上大堤,日夜攻打东兴两城。吴冠军将军丁奉抵达后,鼓动部下:“敌立栅为营,防御并不很坚固,可一举攻破!”丁奉率领刀盾锐卒鼓噪而上,抢滩登陆,迅速攻破当面魏军数屯。右将军吕据等赶到,与丁奉一起扩大战果。魏军全面败溃,争渡浮桥,自相蹈籍。扬武将军朱异从水上猛攻,摧毁浮桥,魏军落水淹死、未及撤出被俘者众多。魏国乐安太守桓嘉、前军督韩综以下一万数千人被歼灭。吴军缴获战车及马、牛、驴、骡各数千,资器山积,振旅而归。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吴国老将丁奉

       以上不难看出,吴国在大战中几乎都是胜者,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孙权也有过败绩,就是曹操在世时的濡须口一仗。孙权当时大举进攻合肥,企图趁曹操远在汉中,夺取淮南之地。孙权军的先头部队在合肥城下登陆,张辽、李典立刻率领八百骑兵出城突击,吴军被打得七零八落。后续部队上岸后,将魏军的骑兵截为数段,团团围住,张辽在危机中奋勇冲杀,经过反复突阵而出,不仅给了吴军一个下马威,也使守军心安,众志成城。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魏武帝曹操

       孙权十几天拿不下合肥城,下令班师,各军陆续上船,孙权亲自与几名将领及一千人在逍遥津断后。张辽见江东诸军都上了船,唯独孙权在后,便率四五千步、骑兵突然出击。魏军全部向孙权扑来,人人都想立头功,孙权幸有部将凌统奋不顾身的抵挡,卫兵的拼死保护,才得以逃脱。逍遥津一战,孙权虽险遭不测,吴军的伤亡并不大,主要损失是凌统的三百名亲兵。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蜀昭烈帝刘备

        纵观三国征战历史,吴国不但在重大战役中获胜最多,且给对手以致命一击,小仗也是胜多败少,没有吃过大亏。孙权自18岁从其兄孙策手中接过领导权,统治东南半壁江山达54年之久。他用人得当,特别善于将将,能够忍辱负重,正确应对时局,稳扎稳打取得成功,谋略方面高于孙策。孙权以逾古稀71岁高龄崩于建业,此后多年吴国才逐渐走下坡路。
 
实话三国(11)魏蜀吴谁胜仗多                                       吴大帝孙权
       
       要说孙权只是守成的好手,有些委屈,他还是创业的能人,不断巩固和扩展疆土,平定山越,收复皖城使淮间十几万民众归江南,派舰队航海台湾打通与大陆的联系,主持九次北伐,给强敌魏国造成威胁。看来,古时的南方人就很精明强悍,不然三足鼎立的吴国不会最后亡于晋,也不会有辛弃疾赞颂“年少万兜鍪,坐断江东战未休”英雄的诗篇。当然,这些也得益于周瑜、吕蒙、陆逊等一批前赴后继的江东人杰将才。

                                                                                       2016年1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你去了哪里
后一篇:聊聊“群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