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篇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华秋实,庆祝丰收,这一天的月亮也是圆的,寓意着亲人团团圆圆。加拿大与中国时差12个小时,9月26日已是中国农历乙未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这天的蒙特利尔,天空明朗,气候清爽宜人。中秋是喜庆的日子,家人团聚,亲友走动,应该热热闹闹。恰巧的是,前几天收到Pierrefonds市多元文化节的邀请。上午10点我们全家来到市图书馆,这里搭起了演出大舞台,草坪上一座座文化帐篷房鳞次栉比。11点,主办方宣布首届多元文化节开幕,没有过多的表白致辞,一切都很随意。

不同社区和族裔的团体组织,在大舞台上,在不同的展区,表现各自独具一格的文化艺术。我们来到西岛华人服务中心的展区,难见的中国氛围。据介绍,扬子中文学校校长杨敏英原籍苏州,来加国创业已经十多年。她的学校师生表演了中国传统文化节目,一个身穿古装裙服的12岁女学生弹拨古筝,她演奏的《高山流水》和云南少数民族名曲,古朴深沉的弦律,抒情幽美的琴声,在人来人往之中别有一番悠扬与静怡。
十来个身着五彩缤纷服饰的中国少女,伴随着民族舞曲和梵音佛乐,翩然起舞,妸娜多姿,让人享受到另一种优美超然的意境。这些博得了中外观众的驻足和阵阵掌声,音乐舞蹈是没有国界的,美的艺术本身就是自然的沟通。

我在这里见到了蒙城书画协会主席吕孟申,他的现场挥毫,是华人展区的另一“看点”。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从西周时期毛公鼎的金文篆体字,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其变化与丰富多彩,自然而至神妙莫测,启动灵思,早已渗透社会各个角落。书法不但是中华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吕孟申展纸泼墨,写了“家和美”三个大字,其柔韧兼济,显出“吕体”隶书的独特功力。
我突发奇想,用吕先生的笔也写了一幅字,他问我带没带名章,我不是书法家也没想到在此写字,纯属“凑热闹”,于是吕孟申在我这幅字上盖了一枚他的闲章,算是点缀了书法。不料过了一会儿,我这幅无名无章之作,竟被一位欧裔中年女士要走,也许她就喜欢中国字。

此处无声胜有声,吕孟申坐在桌前书写一幅幅诗意、笔体迥异的书法,引来一些不同族裔的人前来观看,“心领神会”地求字。一位美洲裔的青年女子,请他写了一个翻译成中文的“阿尼瓦”名字。参加多元文化节的Pierrefonds市市长、省、市议员也来到了这里,他们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吕孟申分别送了他们几幅字。
多元文化,体验出文化艺术的融汇与人类之和谐。里面包涵着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的学识、道德和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它于不知不觉间通过你的眼神、表情、姿态和作法流露出来,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内涵,是多元文化具有沟通性、接受性和共同繁荣的基础。
你看舞台上各族裔、不同肤色的人们穿戴民族盛装,载歌载舞,舞台上杂技艺人不时下来与大家互动。展区的亚洲人、美洲人、阿拉伯人、非洲人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各自的音乐、绘画、厨艺、剪纸、花卉、化妆、手工制作等才艺。人们不分族裔地往来“串门”,送去自做的点心、本国风味食品;连儿童都在一起“似曾相识”地活泼玩耍。有民族而又无民族的多元文化,也许在加拿大更有现实意义。

观众、游人品尝了多元文化节特制的几种糕点、印度炒饭、中西茗茶。我们回来时,去华人超市买了两盒“进口”的香港月饼,晚上一家人在安静的院子里吃月饼,仰望夜空,繁星闪闪,松树、枫林之上,一轮皓月当空,是那样的皎洁,圆圆的。此时中国临近中午,家家正准备着过中秋节,我想起了母亲……
2015年9月2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