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气,水质何时不“严峻”

(2013-06-13 03:29:27)
标签:

黄东黎

中国环境公报

空气水质

人为污染

治理反弹

分类: 梦笔夕谈

 第131篇
   
北京上周连续五天阴雾,头顶一片灰蒙,能见度不足400米。那几天走在街上,又见口罩行人,回家站阳台远眺,“暗无天日”。晚上被蚊子搅得心烦,嗡嗡叫声不绝于耳,打开灯就是找不到踪影,折腾至半夜才睡着觉。19层高楼都能飞进蚊子,看来这小生物也怕外面的雾霾,拼命往屋里钻,而我们人却已习惯,嗅不出异常味儿了。
  

    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城区郊区一律“阴天间多云有轻雾”,没有分析空气质量的公布。于是大家盼着下雨,电视预报说有小到中雨,可偏偏没有雨,又过两天总算盼来了,呼吸感觉清爽些,雨过后呢……
  

    前些天,一位朋友讲,他的亲戚从新西兰回来,刚一星期小女儿的眼睛就红肿,后来开始发炎,去医院检查才知是空气污染所致,亲戚一家三口赶紧回新西兰了。我听了觉得有些玄乎,让人不可思议。
  

    看了6月4日环保部公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不觉得朋友说的“玄乎”了。公报称:全国环境质量形式依然严峻。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达标仅为23.9%。公报没有说明具体城市,我肯定“达标”不包括咱北京。
  

    水质量方面,黄河、松花江、淮河及辽河为轻度污染,海河为中度污染。监测198座城市4929个地下水位中,较差——极差水质的比例为57.3%。全国近海岸水质也不容乐观,劣四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8.6%,东海近海域水质极差。胶州湾、辽东湾和闽江口水质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水质极差。
   

    空气、水质,事关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抽查一二百个城市,空气“达标的”占23.9%,水质“极差的”占57.3%,这是什么概念?恐怕谁知道了也不会“心安理得”。

 

    去年的环境状况今年6月才公布,由此而推,今年的环境状况报告,人们也只有明年才看到。其实看与不看“达标”数据,每个人呼吸、饮水的体验才是重要的。
   

    翻阅有关资料,中科院专项组最新研究,PM2.5是异常天气形成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人类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内因,可以说是“主谋”。

 

    专项组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研究中,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是“最危险的信号”,因为二氧化氮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一种有刺激的有机化合物,这个过程的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对人的健康和生命极为有害。
  

    经过源解析技术,这些包括含氮有机颗粒物在内的有机化合物,被识别出了4类有机组分:氧化型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油烟型有机物,主要来自局地烹饪源排放;氮富集有机物,一种化学产物;还有烃类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
  

    专项组将这些因素归结为“人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直接后果”。在北京地区,机动车为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占1/4;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
  

    研究人士认为,应该重点控制工业和燃煤过程,治理脱硝和除尘,同时要高度关注汽车、柴油车的排放和油品质量。我看,就北京买车族争先“摇号”向600万辆“进军”,再怎么“高度关注”,也排除不了25%的PM2.5来源。不买车的人都说:控制私家车,早干嘛去了!
  

    今年2月下旬至3月,环保部组织京津冀晋鲁豫6省市环保部门,全面排查污染地下水的环境违法行为,共检查涉水企业25875家,查处各类环境违法558件,并通报了55家问题企业。资料显示,许多企业排污设施简陋或污水处理不合格。在镀锌、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生产中都会有三价铬与六价铬的废水排出。六价铬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和农作物均有毒害作用。

   

    最近,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专程赶赴河北的六家违法排污企业,实地考察他们造成了哪些危害,以及现在的情况如何。
  

    记者看到的结果是——满城海昌造纸厂:村民烧水开锅后一大壶白浆。河间燕中电料厂、韩进热镀厂:都等待风声过后再开工。邢台焦化厂:重污染废水照样浇麦地。富康造纸厂:始终在“治理—反弹”的循环中……
  

    暴露的六家企业,只是水污“祸源”的缩影,怎样全面治理,遏制“反弹”?不知道。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态:地下水污染基本不可逆,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才能使水质复原,如果治理,投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相关报道,让人见后忧心忡忡,甚至毛骨耸然。
  

    昨天国外的表弟来家里看望,他移民英国多年,这次回京办事没几天。坐下两分钟他开始抱怨:“北京的空气怎么这样差?总感觉呼吸有怪味,胸口闷,嗓子干涩。”

    我说:“你要是呆上两个月就挺过来了……”

   “伦敦原来雾霾也很严重,人家怎么就能治理的好?”他一脸无奈。
  

    说话间,我要给表弟泡茶,他说不用,自己去了厨房。一会儿,他手里拿着一支测水笔对我说:“你家的水质数据是200号,含杂质多,过滤器出的水质是10号,数据越小杂质越少,水越纯净。”怪不得他不喝茶水,幸好家里有“农夫山泉”。
  

    表弟劝我买一个质量好的过滤器,能保证纯净水的数据为10号才能喝。我已经喝了几年的“200号”,也不愿再去多想。知道亲戚不久将回英国,我便提出请客去峨嵋酒家,为他饯行,“谢谢,我已经买了后天机票提前回去,没时间了!”……愕然,已“无天”可聊。
  

    生命高于一切,这是全人类的共识。空气、饮水,是生命的源泉,我没有理由责怪朋友的亲戚、自己表弟的谨慎和“惜命”,因为我们生命的“环保”太脆弱了。

 

     PM2.5污染和水质量的污染,是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环保部长周生贤在世界环境日提出“要充分认识改善环境质量的艰巨性、复杂性。”号召“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如果这种“认识”和“准备”还为时不晚,那就要看怎么打“持久战”。

 

    人类不珍惜自然环境,就得不到大自然的尊重,破坏生态而受“惩罚”的不只是一代两代人。物欲横流,一切向前(钱)看,任何社会、任何时候也不能以生命为代价换“发展”。

  

   “安全重于泰山”这口号喊了多年,你感到了安全吗?不是有人总爱问“你幸福吗?”应该反问提问者:“你的幸福在哪里?”

   

    不提食品药物安全,什么时候能对空气、水质不感到“严峻”?哪个人心里也没底。有的中国人不在乎空气、水质,因为自有趋避污害的特殊“功能”,但同在一个空间大环境,谁能真正躲得过去?
                                          
2013年6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